亮麗“三季報”夯實2017中國經濟“穩”格局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題:亮麗“三季報”夯實2017中國經濟“穩”格局
陳煒偉 申鋮 楊學嘉
眾所矚目的中國經濟“三季報”19日新鮮出爐: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8%,經濟結構優化,品質效益提升。中國經濟用亮麗的“三季報”,進一步夯實了全年穩中向好的格局,更為決勝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經濟韌性明顯增強
6.8%!這是中國經濟連續第9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穩”成為中國經濟運作的關鍵字。三季度經濟數據中,宏觀指標展現出更強的韌性。
除了經濟增速穩,就業成為突出亮點。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0萬人;9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3%,創下2012年以來新低。
同時,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溫和上漲1.5%,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漲幅達到2.1%,顯示在溫和通脹下,需求端保持穩健。
此外,國際收支明顯改善。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外匯儲備連續8個月回升。
“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持續發展,支撐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準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為更好地實現全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奠定了紮實基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實現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沒有問題。
中國經濟之“穩”也為全球經濟注入信心。近期,多個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增速預期0.1個百分點,這已是該組織今年第四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從三季度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優化結構、轉換動力初見成效。
首先,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從產業結構看,服務業主導作用加強,前三季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8%,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從需求結構看,消費貢獻更加突出,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
從投資結構看,前三季度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民生領域的投資增長均在20%以上,補短板、調結構、強弱項的特點更加明顯。
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快於全國,東北地區出現了企穩態勢,區域協同發展效應進一步增強。
其次,經濟動能轉換加快——
一方面,新產業、新產品快速成長。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6個百分點。民用無人機、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增速顯著。
另一方面,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9.1%,繼續保持強勁增勢。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用經濟廣泛滲透,新服務不斷涌現。
再次,發展品質效益提升——
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同比增長7.5%,繼續“跑贏”GDP增速,並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前8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1.6%;前三季度全國一般預算收入增長9.7%,比上年同期加快3.8個百分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說,中國經濟穩的格局在鞏固,進的走向在延續,好的態勢更明顯,增長的包容性和獲得感增強。
鞏固持續向好基礎
面對良好發展態勢,更需穩不忘憂、好中知難。
從我國發展階段看,發展品質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準有待提高。從近期經濟數據看,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增速仍然不高,顯示民間投資意願和經濟內生動力不足。
“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多變,國內經濟仍處在結構調整的過關期,持續向好基礎尚需進一步鞏固。”邢志宏說,下階段要狠抓政策落實改革落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由於年內經濟穩中向好、物價運作整體平穩,預計年內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穩健中性的操作基調。未來財政支出應有保有壓,在加大力度補短板、惠民生的同時,壓縮非重點支出,繼續加大對環保和科研等方面的投入。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副主任汪紅駒認為,經濟穩中向好,宏觀經濟政策重心要放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通過改革提高長期潛在產出。要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化解經濟潛在風險,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何立峰說,下一步將著力完善宏觀調控,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