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啟示”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觀察)中共十九大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啟示”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電 題:中共十九大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啟示”
中新社記者 馬學玲
作為人類社會的“公敵”,貧困可以被消除麼?
面對這一歷史難題,正在召開的中共十九大給出了答案——確保到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消除貧困的“中國力量”
十九大報告中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再次立下承諾,並要求“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截至2016年底,中國還有4335萬農村貧困人口。
“到2020年消滅絕對貧困,十九大報告重申這一指向全面小康的目標,其信心源於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減貧成績單’。”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對中新社記者說。
據十九大報告披露,過去五年,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
“5年年均減貧1300萬人,相當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人口規模,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指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精準扶貧的“中國方略”
丁一凡指出,中國在大幅減少貧困人口的同時,還形成了全球減貧事業可借鑒的“中國方案”,其中包括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
作為扶貧理念的重大創新,“精準扶貧”由習近平于2013年11月在中國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主要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四個問題。
中國精準扶貧成就曾獲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高度評價,他在致2017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賀信中指出,“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全球減貧的“中國啟示”
結合中共十九大報告和中國脫貧攻堅經驗,受訪專家認為,這對世界減貧具有三重啟示。
啟示之一為,選擇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丁一凡分析稱,中國選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目標是消除貧困,走向共同富裕,而中共領導的政治制度的特殊優勢就在於,能把任務落實到基層,徹底根除貧困。這是中國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減貧成就的根本保證。
啟示之二為,把發展基點放在“以人民為中心”。戴焰軍說,中共始終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使命,注重將發展成果與民眾共用,這就形成了強大的合力。
啟示之三為,處理好改革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係。戴焰軍指出,中國在推進改革開放中,既不閉關鎖國,亦不盲目照搬別國經驗,這使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進而為脫貧奠定堅實基礎。
人類脫貧的“中國信心”
中國的減貧屢獲“點讚”。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曾表示,“過去五年中國的減貧成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金墉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世界極端貧困人口從40%下降至現在的10%,主要貢獻來自中國。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已有7億多人脫離貧困。
然而放眼世界,貧困依舊是嚴重困擾當代世界發展的難題。目前,全球仍有7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
“人類社會如何消除貧困,中國的經驗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準,但中國的成功至少提振了人類戰勝貧困的信心。中國消除貧困的做法會給人們提供另一種發展的思路。”丁一凡說。
丁一凡認為,“中國信心”的背後,亦有著堅實的現實支撐,譬如中國不斷加大南南合作支援力度、力推惠及世界的“一帶一路”建設等,這也是十九大報告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