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法媒:中國經濟發展新模式成型 將進入新一輪紅利釋放期
正在進行中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吸引了外媒的廣泛關注,10月23日《歐洲時報》發表題為《中國經濟發展新模式成型》的社論,稱十九大釋放出很多亮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其中之一。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愈發清晰。
文章稱,過去五年,中國對經濟政策的調整力度很大,同時對過去發展模式的自我革命也異常堅決。對此,中國國內以及國際社會也有一些疑問,典型的例子包括:從高速增長回落的中國經濟會不會一瀉千里,傳統模式的產能和存量該如何消化,壯士斷腕式的調控與既得利益群體間如何平衡,怎樣應對伴隨新動能到來的新風險……概括而言,中國經濟正處在前腳已經邁出、後腳正欲抬起的跨越關口,是時候對這幾年的調整有一個總體的概括和系統描述了,這既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使命所在,也是回應外界對中國的最大關切,是現代國家在完成經濟轉型時通行的做法。
首先,透過十九大報告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這不僅是經濟發展規律、週期所決定的,更吻合了中國社會的新需求——按照十九大報告的描述,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與過去強調“物質文化需要”相比,“美好生活需要”顯然更注重品質。這樣的發展階段定位和社會主要需求,必然要求堅持品質第一,要從供給側層面進行改革。
其次,如同其他國家一樣,要實現新模式的構建、新理念的落地,變革是最大的出路。在對待變革的需求上,中國與其他國家並無區別。不同的是,在中國體制機制及社會文化下,經濟變革的執行力度、可持續性、實現效果都更佳。比如,儘管存在一些問題,但共用經濟在中國的盛行幾乎就是在一兩年之間,成為經濟轉型的一道亮麗風景。這既得益於官方調研後的決策,也與民間的容錯心態相關。而反觀有些國家,新改革的推動因為牽涉複雜利益、政黨博弈等,遲遲不見靴子落地。兩相對比,這也是近幾年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多有稱道的原因。
第三,與過去主要靠投資拉動經濟、靠貿易支撐“世界工廠”、靠高能耗帶動增速不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強調全要素生產率,講求協同發展產業體系。這也是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特色之一,無論是強調消費主導,區域協調發展,還是城鄉融合發展,放寬準入限制,抑或施行簡政放權,注重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都具有資源更優化配置、供需更加動態平衡的特質。通過這幾年的探索,中國經濟基本實現了穩中有進,所謂的“中國經濟崩潰”並未到來,並且在最近一輪經濟數據公佈前後,外界普遍對中國經濟未來充滿信心。
第四,與過去更強調引進來相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下的開放格局,將是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推動形成更全面開放的格局。過去幾年,歐美國家對中國開放有不少質疑,認為中國在這一輪調整中收緊了開放力度。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讀,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問題關鍵是,隨著經濟發展重心的調整,中國對外開放也在升級換代,形成了新的開放熱點,外資的思路也應隨之變化,方能更大地獲得利潤,而不是固守舊有套路。這其中,最大的變化是,新一輪中國開放將擴大國際經濟合作的領域,比如“一帶一路”這個世界最大公共產品的提出,不僅在中國國內帶來開放、投資,也會構建很多國際投資平臺、渠道。根據需求參與其中,才是正確打開中國開放新格局的辦法。
截至目前,中共十九大被外界解讀最多的即為:開啟了中國新時代。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呈現,概括了過去幾年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大國發展等領域的實踐,也回應了外界的關切、擔憂、疑問、質疑,而經濟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同樣完成了發展新模式的構建。相信今後,不論對內還是對外,中國經濟將進入新一輪紅利釋放週期,並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