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軍和武警部隊歡慶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

2017-10-24 22:1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全軍和武警部隊歡慶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樊永強、梅常偉

  走進新時代,擔當新使命,開啟新征程。

  全軍和武警部隊廣大官兵熱烈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致表示,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牢固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堅定維護核心、堅決聽黨指揮,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鬥。

  從各戰區機關到軍委機關各部門,從各軍兵種機關到基層部隊,連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廣大官兵通過手機、電視、報紙、網路等了解十九大新聞,仔細研讀十九大報告。

  “這是一個團結的大會,奮進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從開幕到閉幕,十九大代表、南京軍區善後辦副政委盛炳榮一直倍感振奮,“十九大最重大的貢獻是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官兵們認為,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對於我們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學習討論中,官兵們認為,報告是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總綱領、總設計、總方略,是閃耀真理光芒、充滿政治智慧、給人信念力量的馬克思主義光輝文獻。在國防和軍隊建設方面,十九大報告最具戰略性的部署是明確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最鼓舞軍心士氣的是明確了強軍興軍的時間表、路線圖。

  “十九大立起了引領新時代的偉大旗幟,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動員令,擘畫了強軍興軍新征程的宏偉藍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火箭軍某基地政委張有祥連續多日組織基地官兵學報告談體會,基地官兵全都感到歡欣鼓舞。

  廣大官兵一致認為,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要深刻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深刻學習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深刻學習領會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建設的新要求。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十九大召開期間,曾被授予“見義勇為的英雄戰士”榮譽稱號的第83集團軍某旅副政委徐洪剛,以“讚頌輝煌成就,喜慶曆史盛會”為主題給基層官兵教育授課,與官兵分享學習十九大報告心得體會。“這一偉大新時代的到來,為我們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開闢了無比廣闊的前景。”

  北部戰區陸軍邊防某旅清河口哨所官兵在巡邏間隙,就地開展“身在邊關心向黨,歡欣鼓舞慶盛會”詩歌朗誦會,抒發愛黨衛國的戍邊情懷。旅長趙鳳昌說:“對我們邊防旅來說,就是要尊重每一名官兵,提高每一名官兵能力素質,提高新時代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

  中國夢引領強軍夢,強軍夢支撐中國夢。

  十九大擘畫了未來三十年甚至更長遠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新藍圖。全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備受鼓舞、豪情滿懷。

  官兵們認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必須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建設強大的現代化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打造堅強高效的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高原“天路”,正執行運輸任務的陸軍青藏兵站部某汽車團“紅旗車駕駛員標兵”岳國鋒和黨員骨幹,白天駕鐵騎馳騁高原,晚上集中學習大會精神。千里海疆,某海防旅雷達觀察所所長邵強把學習十九大精神與崗位練兵結合起來,帶領官兵苦練“千里眼”本領。“八一勳章”獲得者、“鋼鐵戰士”麥賢得來到東海艦隊某導彈快艇大隊,與“海上英雄艇”官兵共話學習心得,鼓勵大家苦練打贏硬功,永遠做黨的忠誠戰士。中部戰區某資訊通信旅政委李克亮說:“我們一定要把十九大精神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堅定不移維護核心、聽從指揮,聚精會神抓備戰謀打贏,有效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官兵們表示,要牢固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堅決維護權威、維護核心、維護和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