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

2017-10-31 14:53:00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根據我國新時代新特徵新形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並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據此,我國經濟發展有了新的前進方向。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新時代的客觀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時代。我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其歷史性轉變的實踐無不表明,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和基礎。同樣,新時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必須緊緊依靠發展。發展是全面的,而這必須以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首要前提。那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為我國經濟發展指明瞭新方向、提出了新任務,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從而為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解決新的社會主要矛盾的一把鑰匙。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必須從供給側一端入手,將提高供給品質作為主攻方向,以高品質供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點內容,可見,解決新的社會主要矛盾,要緊緊依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戰略舉措。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途徑。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一方面,這是對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總結,另一方面,從經濟運作中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出發,提出高品質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也就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促進經濟結構優化,以積極培育壯大新動能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經濟發展要實現從數量型向高品質效益型轉化。這是一種不同於以往的經濟運作態勢,因此,必須立足於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徵,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來反映並強化這種新的經濟運作態勢,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十九大報告用兩個“堅持”、一條“主線”、三項“變革”、兩個“著力”進行了系統闡釋。具體而言,就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

  十九大報告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明確了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大任務。其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是著力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戰略支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著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得的重要戰略舉措;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體制機制保障;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總之,對於現代經濟體系,十九大報告回答了為何建設、如何建設和建設什麼的重大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行動方略,必將有力推動我國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張德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