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穩定器”突然失靈!德國——穩定之錨,該何去何從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默克爾失敗了。”德國《圖片報》20日報道,德國自由民主黨19日宣佈退出正在進行的組閣談判,面容憔悴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宣佈組閣失敗。由於各黨派無法達成一致,德國可能需要再次選舉,有媒體形容德國面臨“戰後前所未有的局面”。市場大驚失色,歐元兌美元創下一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默克爾20日請出總統施泰因邁爾,試圖說服各黨派繼續參與組閣談判。
不過,美國彭博新聞社20日評論說,德國遇到的是政治危機而非“悲劇”,這與英國脫歐的性質完全不同。“德國人爭論的是實質性內容:比如應該允許哪一類難民進入德國,針對前東德地區的補貼如何逐步淘汰,應該多快地轉向發展可持續能源等,這些都是善政問題。”
德國新聞電視臺19日稱,這是默克爾自2005年擔任總理以來的最大挫敗。現在,默克爾的命運掌握在德國總統的手中。施泰因邁爾可以任命默克爾為總理——即使她身後沒有大聯合政府。施泰因邁爾也可以拒絕默克爾被任命為總理。那麼聯邦議會就會解散——這意味著要進行新的選舉。
《明鏡》週刊稱,德國現在的處境與“英國脫歐”和“特朗普上臺”類似。德國將面臨著數周甚至數月的不確定性。德國組閣談判的失利,將影響歐盟的未來改革。“這是對歐洲經濟的警告。”德國《商報》19日報道稱,由於擔心歐洲最大經濟體面臨變數,歐元兌美元已大幅走低。自默克爾上任以來,德國經濟處於新的繁榮時期。德國也被稱作危機時期歐洲的“穩定之錨”。如果德國不能儘快組成強大的政府,將可能引發德國乃至歐洲經濟的震蕩,甚至出現新的歐洲經濟危機。
美國《華盛頓觀察》20日稱,默克爾、馬克龍和特雷莎·梅的受歡迎度如今還不如特朗普。最新的民調顯示,梅的支援率為28%,馬克龍為28%,默克爾為40%,而特朗普是45%。美國陶氏數字新聞研究中心網站20日稱,過去12年,德國一直是歐洲最大經濟體,默克爾被世界譽為最有權勢的女人。但組閣失敗後,她如今面臨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一場惡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之前歐洲人民對德國政壇穩定的期望值過高,認為德國是“歐洲穩定器”,沒有人擔心德國會出現法國等國那種大選時各黨派間混戰的情況。現在德國稍微有一點波瀾,人們難免就會比較緊張。“個人認為此事影響不會很大,但感覺默克爾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推動歐洲一體化方面手腳受到了束縛”。除此之外,他認為,萬一提前選舉,德國選擇黨等極右翼政黨成為德國的最大反對黨,德國還能在推動歐洲一體化方面給予法國多大的支援,這是會打折扣的。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范淩志 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