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蒂勒森抨擊緬甸搞“種族清洗” 內比都回擊:沒有任何證據

2017-11-24 09:25: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國務卿蒂勒森22日發表聲明,抨擊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的軍事行動是“種族清洗”,並威脅發起制裁,這是去年8月危機發生以來美國最嚴厲的表態。“種族清洗”在西方的政治話語中是最敵對的用詞之一,很多時候意味著制裁、封鎖甚至戰爭。蒂勒森的表態令很多緬甸人甚至國際媒體驚訝,就在11月15日他訪問緬甸時還努力回避這樣的說法,蒂勒森是特朗普上臺之後訪緬層級最高的美國官員。緬甸官方迅速拒絕蒂勒森的指責,並認為他表態不公。

  “對現有事實做了認真仔細的分析後,若開邦北部的情況很清楚地構成了對羅興亞人的種族清洗。”蒂勒森週三在一份書面聲明中稱,美國會持續與聯合國合作尋找羅興亞人危機的解決方案,並且“將通過美國法律追究責任,包括可能實行定向制裁”。他炮轟緬甸軍隊、安全部隊和當地民間糾察隊中的一些人,稱這些人“踐踏權利的行為造成了重大痛苦,迫使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逃離在緬甸的家,在孟加拉國尋求庇護”。

  在西方,種族清洗這個詞最初被廣泛使用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用以描述波黑戰爭時期塞族人對穆斯林的行為。英國《太陽報》稱,它特別被用來描述1995年的斯雷佈雷尼察大屠殺,8000多名穆斯林男子和男孩遭到波黑塞族共和國軍殺害。報道還稱,當年納粹大規模屠殺歐洲各地猶太人也被稱為種族清洗。從定義上講,種族清洗可以與種族滅絕同義,只是它未必會有大規模謀殺,特別強調種族和宗教。

  據“美國之音”22日報道,美國官員以不透露姓名方式說明瞭抨擊緬甸“種族清洗”的背景,他們把這個詞界定為“描述性用語”。一名高級官員說:“ (這項決定)帶來的是迫切感。這並不會增添任何新的義務,但確實強調了我們對於這個情況的關切以及採取補救措施”。美國《外交政策》強調“華盛頓儘管發出刺耳的言論,但迄今尚未對緬甸做出懲罰”,認為美國的這種反應可謂姍姍來遲,自去年8月以來,美國一直小心而克制地挑選言辭,如今蒂勒森的聲明使得這場人道主義危機引發新的關注。彭博社則稱,蒂勒森沒有提到任何新的制裁,但美國的譴責給緬甸帶來了國際壓力,這將阻止外國對緬甸的投資,而緬甸正值經過數十年的經濟孤立之後開始恢復之際。報道還稱,美國與緬甸因“種族清洗”指責產生緊張,可能給中國帶來好處。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務院為昂山素季進行了辯護,官員告訴記者,昂山素季已經開始大膽說出局勢,並且已在為達成解決方案而工作,對此美國將繼續予以鼓勵。官員稱,緬甸軍方控制著安全部隊以及國家邊界,這限制了民選政府的力量。

  緬甸的反應可能讓美國國務院的官員尷尬。《華爾街日報》23日稱,昂山素季的發言人藻泰當天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的指責“沒有任何被證實的事實”,此外,蒂勒森也沒提及穆斯林武裝分子對印度教徒以及其他無辜平民的殺戮。

  【環球時報駐泰國、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孫廣勇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崔傑通 汪析】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