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港珠澳大橋建造有多難?總工:像連續33次考上清華

2017-11-27 08:32: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原標題:這個超級工程有多難?據說,是連續33次考上清華的感覺。。。

  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由於地質結構複雜、施工環境惡劣、技術標準高、環保要求高,這座橋梁從開工建設到接近完工通車,一路都面臨著種種超乎想像的困難與挑戰。

  11月26日21:50央視財經《對話》#超級工程背後的工匠們#再次迎來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揭開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

  港珠澳大橋建造有多難?連續33次考上清華的感覺!

  李斯璇:林總之前有過這樣一個比喻,33節沉管,裝上去,對接好,像連續33次考上清華,難度可能還要更高?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 高紀兵:我是2011年3月份到這個工程的,到現在快7年了,唯一一次想做逃兵是E10管,是我唯一一次跟林總說我不想幹了,我準備走了。林總專門請我吃了一頓飯,他說我都能頂得住,你為什麼頂不住。

  副手挫敗想回家!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 高紀兵:我們現在一直說港珠澳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但是在E11之前,實際上我們對深埋這個概念理解得沒有那麼深。E11以後,我們才認識到深槽對於我們工程的意義,所以我們在那兒以後更多難點埋在上面。世界上以前沉管隧道都是淺埋,一般埋深不超過3米。但是我們這兒埋深超過20米。但是我們挖這麼一個深槽以後,對整個海流結構產生一個齒輪現象,我們當時安裝第十一節沉管的時候,偏差比預想要大。大概8到9公分的樣子。

  李斯璇:8到9公分誤差,在合理範圍嗎?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 高紀兵:在合理範圍,結構也是安全的,在我們設計的可控範圍之內。

  李斯璇: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 高紀兵:但是跟我們原來既定的標準有偏差。在這個工程開工之前,就是我們制定驗收標準,整個偏差我們不允許超過5公分,然後現在變成9公分,所以說很多人不能接受。為什麼說承受這麼大的風險,因為整個一十管全過程是林總,還有我們曉東總三個人在處理的。我們整個工藝是最後被迫進行自主創新,整個東西都是自己做的。所以那個時候很多人說你這一套工藝是不是有問題。

  差點被全部否掉!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 高紀兵:我們那個時候承受壓力就是說,這種質疑,有可能造成後面有十個管節,如果你工藝不成功,或者被否定掉,把你現在所有設備進行改造。我們之前用了一年半時間,抽調幾十號人專門做這個攻關。一步步做實驗,做研究,做攻關,相當於把之前一年半的時間都否定掉了,這個壓力是最大的。

  為這個事情交通部對我們整個沉管安裝工序組織了督察,交通部副部長專門帶隊進行督察,檢查完以後他說了一句,這是交通部建設以來第一次對工序進行督察。

  李斯璇:背後原因是什麼,出於不信任嗎?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部副總工 高紀兵:不完全,從後面再來看,實際上出於一種保護。因為整個督察完了,發現整個工藝,所有東西都是沒有問題的,所有管理流程程式都是符合規定的。這次督察完以後,所有壓力都消失了。整個檢查都是沒有問題,那就說明肯定是遇到難題了,而不是問題。這個就是一個最關鍵的。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