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切實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2017-12-24 10:2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因此,如何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12月23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共同主辦的“2017—2018中國經濟年會”上,與會領導和專家以“中國經濟: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聚焦高品質發展要求,圍繞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創新引領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

  推動高品質發展是 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

  把推動高品質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主要考慮是什麼?楊偉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我國已經不具備高增長的客觀條件,需求結構變化、消費升級、技術積累、金融風險、資源環境壓力等,使我國潛在增長率發生變化。

  第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變化,落後的社會生產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再過三年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全面小康階段發展的重點是解決量的不足問題,而在現代化階段相對於量的問題,質的問題更重要,要在解決質的問題過程中來實現量的增加。

  第四,從事物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規律來看,往往都要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高速增長成功轉向高品質發展的國家才能實現現代化,才能進入高收入經濟體。

  楊偉民表示,推動高品質發展,明年要實施好五大政策:一是財政政策要保持積極取向,特別要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二是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總閘門,這也是控制宏觀杠桿率的總閘門。三是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明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還會繼續加大。四是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五是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在經濟體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推進基礎性、關鍵性領域取得新突破,同時擴大對外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基本路徑。”楊偉民說。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談及商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認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既是市場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既是推動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既是實現供給與需求有效銜接的內在機制,也是政府職能轉變的主攻方向。

  張茅表示,做好明年的商事制度改革各項工作,要按照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多方面精準發力:

  關鍵是改革,目的是放活。目前,投資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突出,開辦企業的行政審批依然過多,要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求,改革市場準入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條條框框限制。要在發揮“多證合一”改革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

  要順應市場經濟發展大趨勢,針對市場競爭中的突出問題,加大執法力度,不斷創新市場監管機制。加強對商標、廣告、網路領域的監管,加大打擊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盜版侵權、網際網路新型傳銷等違法行為,規範市場秩序。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消費環境治理,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加強對老年人、兒童和農村市場的監管,加強日常消費領域、網際網路等新興消費領域的市場監管,加強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實現高品質發展一個重要途徑是強化商標智慧財產權保護,通過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打造中國品牌,推動經濟發展從速度增長向提升品質轉變。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姜增偉:

  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做好新時期貿易工作指明瞭方向。”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姜增偉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貿國際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結構調整不斷加快,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

  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深刻演變,在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也將不斷優化。姜增偉表示,要繼續推動外貿從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從以貨物貿易為主向貨物和服務貿易轉變,從依靠模倣向依靠創新創造轉變,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從主要依靠傳統優勢產品向更多發揮綜合優勢轉變,從國際產業低端向中高端不斷提升。

  具體來看,首先要提高出口產品品質。姜增偉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這就要引導企業牢固樹立品質第一的意識,大力開展品質提升行動,提高裝備製造業關鍵領域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原材料供給水準,逐步進入全球高端製造業採購體系。

  二是增強研發創新能力。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研發增長最快的市場,但必須看到,跟發達國家相比,企業研發投入的強度和利潤率還有差距。

  三是牢固樹立品牌意識。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走出國門,但要看到,我國國際經營的品牌數量還不多,與貿易大國的身份還不相稱。要繼續發揮已經形成的獨有比較優勢,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提升外國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信心。

  四是積極擴大進口。中國有13億多人口的市場,已經形成了高中低端市場和高中低端消費群體,消費的多元化有利於通過進口促進國內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 發展的指標體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認為,從大約20年前提出轉變增長方式到大約10年前提出轉變發展方式,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實踐不斷深化、認識不斷提高。

  寧吉喆表示,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把推動高品質發展作為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因此,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統計指標體系,測算計算方法和評價辦法。”

  寧吉喆透露,去年以來,國家統計局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拿出了綠色發展指標體系以及分地區的計算結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將於年底前公佈。在此基礎上,還將抓緊研究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過去幾年在經濟領域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通過綜合施策,實現了國民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調整了經濟結構,化解了下行壓力。”寧吉喆說,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把穩和進統一起來,把握工作節奏和力度,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穩,要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穩經濟、穩物價、擴就業、增收入,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要加大促改革、調結構的力度。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把握好經濟社會和改革開放的政策取向。”寧吉喆說。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國家的本質是依靠創新活動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認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既是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的戰略舉措,也是我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更是應對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選擇。

  對於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王志剛認為要重點做好幾方面工作:

  發揮科技創新核心作用,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新一代資訊網路、智慧製造、現代能源等領域推動新興產業技術體系協同創新,注重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支撐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商業模式融合,拓展數字消費、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網際網路金融等新型服務業。

  加快實現科技創新成果重大突破。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新思想、新方法、新原理、新知識的源頭儲備。聚焦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組織產學研聯合攻關,在新能源、人工智慧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

  強化創新人才培養引進。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新型科技產業,支援和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加強創新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在重大戰略領域佈局國家實驗室,打造一批體現國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科技創新基地。聚焦能源、生命、粒子物理等領域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完善支援企業創新的普惠性政策體系,打造連接國內外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的技術轉移網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

  提高供給體系品質

  “提高供給體系品質,是轉向高品質發展時代的重要命題。從供給體系來看,30多年前開始改革開放,主要是短缺經濟,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是數量缺口;經過30多年努力,主要領域數量缺口已經填滿了,現在品質矛盾開始上升到主導位置,需要轉向高品質時代。那麼,高品質時代就要有高品質時代的供給體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新時代提高供給體系品質需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明確一個主攻方向,就是要從數量追趕轉向品質追趕。過去以GDP為考核的體制非常適合數量追趕時代的要求,現在要轉向品質追趕時代。如何建立一套適應品質追趕要求的體制和管理模式,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堅持一條主線,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重點要建立兩個機制,一是落後產能退出機制,比如僵屍企業退出機制;另一個是產業升級機制,這就需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來倒逼企業在市場壓力下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

  強化一個戰略支撐,核心是創新支撐。我們過去更多是強調技術的產業化、商業化,現在也要強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建設一個新型產業體系。這個產業體系,從科技支撐來說,就是網際網路、大數據、智慧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的融合;另一個就是傳統產業利用新技術、新業態進行嫁接,提高傳統產業產品的技術標準和品質標準。

  根本動力來自於改革。原有弊端不適合經濟高品質發展,根本原因在於改革不到位。下一步要深化改革,改革方向一是明確產權制度改革,二是生產要素的市場化。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

  堅定不移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必須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和轉向高品質發展的階段有著內在的聯繫。”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

  “在高品質發展階段,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出發點,也就是金融工作要回歸本源。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還不高,特別是股權的直接融資比重還不高,總體來講要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易綱說。

  為什麼要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易綱表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是維持物價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這樣的貨幣政策目標下,如果防範金融風險,要保持金融穩定,我們還要有一個支柱就是宏觀審慎政策。”易綱說,從美國次貸危機案例中可以看出,考慮整體經濟穩定和宏觀金融穩定,必須要考慮宏觀審慎。

  對於宏觀審慎政策的要點,易綱認為,就是要從經濟全局和整體來考慮問題,包括逆週期調節、跨市場監管風險、整體杠桿等,使企業、金融機構能夠在不同的經濟週期,提前防範風險,預警可能發生的問題。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易綱表示,貨幣政策需要從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變,需要從以數量型為主的調控,向以價格型為主的調控轉變,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要堅定不移地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首先要控制好總體的杠桿率。”易綱表示,要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政策的中性,把國有企業去杠桿作為重中之重,標本兼治解決地方政府的隱性負債問題,要堅決治理金融亂象,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對薄弱環節監管制度的建設。

  “當前金融風險總體可控,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攻堅戰。”易綱強調,改革開放總體而言是增強了中國經濟和金融抗風險的能力,所以在防範金融風險過程中要堅持改革開放,提高競爭力和韌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瞿長福 曾金華 李芃達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