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成為新年賀詞高頻詞有何重大意義?
2017年12月31日,億萬人守候在收音機旁、電視機前、網際網路上,聆聽習近平主席的2018年新年賀詞。習近平將自己稱為“人民的勤務員”,“為人民謀幸福”是他始終不渝的初心。回看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5年來的每一份新年賀詞,他總是用這樣直抵人心的話語,表達對人民的摯愛。(1月1日新華社)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就在我們即將告別2017年,滿懷喜悅迎來2018年的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平實親切、催人奮進的新年賀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赤子情懷,由此也點燃了億萬人民在新時代奮發向前的澎湃激情。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所說,“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我為中國人民迸發出來的創造偉力喝彩”。正因為此,在近幾年的新年賀詞中,“人民”當仁不讓地成為關鍵詞、高頻詞。從2014年的“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還有大量工作要做。”2015年的“我們要繼續努力,把人民的期待變成我們的行動,把人民的希望變成生活的現實。”到2016年的“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再到2017年的“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時光荏苒,但念茲在茲的為民初心始終不忘。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深化改革,不管是推進法治,還是文藝工作,處處體現著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回望剛剛過去的2017,城鄉新增就業1300多萬人,社會養老保險已經覆蓋9億多人,基本醫療保險已經覆蓋13.5億人,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340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有了溫暖的新家,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數提前完成600萬套目標任務……鮮活的數據標注的是各項民生事業的加快發展,折射的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斷增強,見證的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承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生活水準得到顯著改善,但與此同時13億多中國人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強烈的嚮往,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對此,作為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人民政黨有著更清醒地認識和更強烈的擔當,“我們的民生工作還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辦好辦實。各級黨委、政府和幹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面向2018年,不久前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諸如扶貧、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一系列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和工作任務被提上日程,這些工程和任務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必將推動民生保障與改善實現重點突破,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國之命脈在人民,政之根基在人心。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成為改天換地的偉力。恰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只要我們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新時代的發展更有溫度,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能贏得民心,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薄力量。此種語境下,億萬人民眾志成城、接力奮鬥,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奮力進發,定能奪取新的偉大勝利,13億多中國人民的生活定將更加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