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將“精準脫貧”和“全面小康”兩大發展目標無縫連結起來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幹部群眾的齊心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積極幫扶下,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減貧成就。2015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減貧目標在中國基本實現,中國成為全球最早實現這一目標的發展中國家,這不僅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了基礎,也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減貧成就的取得,關鍵在於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尤其是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始終是我國減貧事業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導向、個人努力,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是我們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脫貧攻堅實踐中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的新經驗。
誠然,我們在為已經取得的減貧成就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應該正視減貧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和艱巨任務,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仍然需要廣大幹部群眾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因此,必須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注重志智雙扶,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兌現我們黨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精準脫貧,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所謂全面小康,首先是對所有民族、所有地區、所有家庭全覆蓋的小康,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家庭都不能少,少了一個都不能算全面小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其他貧困地區時反覆強調的觀點。從這一意義上講,未來的兩三年,不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決勝階段,因為精準脫貧是全面小康的基礎和前提。這也意味著,新時代的精準脫貧不能“一脫了之”,要實現“精準脫貧”和“全面小康”兩大發展目標的無縫連結。實現精準脫貧發展目標後,必須將行動不間斷地延續到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去,中間不能有暫停鍵、不能有休止符。
事實上,1994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以來,我國的扶貧工作逐步實現了從救濟式扶貧向開髮式扶貧的轉變,到2000年已經取得了預期成效。但是,為什麼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多年努力,仍然存在數千萬貧困人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病返貧、因災返貧、因學返貧的情況比較普遍。這說明,貧困戶脫貧不能“一脫了之”,必須在脫貧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鞏固發展,將脫貧目標與致富奔小康目標有機對接起來,建立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為他們創造永續發展的機會,切實提高這些家庭抵抗經濟風險的能力,同時不斷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努力實現脫貧不返貧。
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召開井岡山市退出貧困縣新聞發佈會,宣佈井岡山市實現脫貧,井岡山市成為全國率先脫貧摘帽的縣級市。據統計, 2016年度,全國有2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達到退出標準,並於2017年陸續退出貧困縣行列。2018年將迎來第一個貧困縣脫貧摘帽高峰年,截至2018年2月23日,全國又有64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或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已經進行或正在進行退出公示。這些已經脫貧摘帽的或即將脫貧摘帽的縣(區),尤其要將“鞏固脫貧成果”這一問題重視起來,做到“精準脫貧”和“全面小康”兩大發展目標的無縫連結,建立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彎道超車、後程發力,爭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先行示範縣(區)。
不可否認,長期以來,有一部分幹部群眾在“鞏固脫貧成果”問題上重視不夠,認為脫貧目標實現了就萬事大吉,致使一些貧困戶陷入“貧困——扶貧——脫貧——返貧——再扶貧”的閉鎖迴圈,從而貽誤戰機、消磨意志、浪費資源。新時代的精準脫貧工作,已經進入決勝階段,絕沒有時間可以反覆,也絕不允許反覆,必須實現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準脫貧,必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惟其如此,才能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政治高度,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高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十九大精神,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統合社會各方力量與資源,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沈夏珠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