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暢談社會保障:民生情懷傳遞中國溫度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范鵬:
“挪窮窩”18萬人過上幸福新生活
“甘肅截至目前仍有近200萬人需要脫貧。2017年有60多萬人擺脫了貧困,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住有所居,完成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18萬人。”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范鵬表示。
甘肅根據國家政策、本省實際和群眾意願,注重在相對集中、傳承傳統、留下鄉愁、有農村味道上作文章,涌現出了隴南市康縣長壩鎮花橋村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將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有機結合起來,既做到了農村減點增容,又實現了農民減負增收,從長遠來看也能起到農業減員增效的作用。
范鵬代表認為,“挪窮窩”是解決居住過於分散、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就地扶貧開發成本太高的邊遠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贏得了民心,教育了群眾,不僅扶貧,也扶志。“易地搬遷住進新房的貧困群眾頻頻豎起大拇指,發自內心地表示:共產黨對咱貧困戶這麼關心,要是再不拔窮根就真是沒臉見人了!”范鵬代表說。
2017年甘肅省還改造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42000多戶,基本消除了最危險的住房。下一步,還需要國家在幫助他們改善居住條件上加大資助力度。(經濟日報記者 姜 帆)
全國政協委員、奧克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
養老保險覆蓋範圍持續擴大
過去5年,我國社會保障尤其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比如,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讓養老金“雙軌制”成為歷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制定,讓養老保險基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了保值增值。通過加快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養老保險的覆蓋範圍持續擴大,養老金的待遇水準也在提高。
“2016年,遼寧省60周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21.7%,比全國平均水準高5個百分點。遼寧以最大氣力抓養老金收支管理,堵塞漏洞,加大投入建立養老保險風險基金,2年時間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全國政協委員、奧克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說。
去年,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同時,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也在加速推進,今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有望在全國發揮“共濟”作用。這些政策將有助於解決企業養老金地區不平衡的問題。
“要建立全國統籌公平統一的養老金統籌調劑體制機制,以逐步解決我國區域性養老金統籌不充分、不均衡的嚴重問題,全面促進小康目標的實現和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朱建民委員說。(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委副書記陽衛國:
創新服務方式提高就業品質
“過去5年,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擴大就業的措施,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委副書記陽衛國表示,為實現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株洲採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方面,株洲開展送崗位、送資訊、用工對接洽談、技能培訓等崗前崗後服務活動,幫助返鄉務工人員在本地穩定、持續就業。在精準就業扶貧方面,開發就業崗位,將行政事業單位勞保、治安、交通、城管、保潔等崗位認定為公益性崗位,主要用於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安置等。
同時,株洲還創新服務方式促進就業,讓勞動者享受到更多政策紅利。陽衛國代表介紹,株洲結合實際制定了促進全民創業、推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等一系列政策。實施“株洲就業事,最多跑一次”工程,掃清了影響創新創業的“攔路虎”,形成全鏈條、多層次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近5年,株洲新增就業25萬餘人,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1.8萬人。
陽衛國代表建議,要以穩增長促就業,促進區域發展與擴大就業協同,引導東部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有序轉移,化解就業壓力。(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孫惠玲:
辦好特殊教育體現社會公平
“特殊教育是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的各類教育。辦好特殊教育,能進一步體現教育公平,彰顯社會公平,也是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的重要舉措。”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孫惠玲說。
2014年,教育部等多部委聯合發佈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以推動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進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水準。
當前,我國特殊教育基本上形成了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殊學校為骨幹的發展格局。各級政府在提高殘疾兒童入學率、改善辦學條件、關心特教教師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政策和保障體系,特殊教育的發展規模和教育品質仍然不能滿足有特殊需要適齡兒童的教育需求,特教教師的生存狀態還不盡如人意。
孫惠玲委員建議,各級政府要重視特殊教育事業發展,辦好特殊教育學校。同時,不斷促進融合教育。在經費保障、教師待遇等方面下大力氣。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高教師特教津貼水準,特教教師編制、教師職稱評定、職務晉陞要單獨形成系列等。(經濟日報記者 常 理)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張光奇:
醫療保障制度守護百姓健康
“解決因病返貧問題,需要把醫療和扶貧結合起來,以提高醫療保障程度為核心,以醫療扶貧促進脫貧攻堅,以全民健康促進全面小康。”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張光奇說。
貴州省創新實施了“四重醫療保障”制度,由縣級人民政府整合相關資金,建立醫療扶助制度,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醫療救助、醫療扶助,政策範圍內補償水準超過90%。2017年,貴州省共有257.45萬人次享受“四重醫療保障”,獲得補償37.47億元。貴州省還精準實施大病專項救治,共認定罹患13種大病救治對象2658人,並探索建立了慢病醫療救助制度。
張光奇委員介紹,為加快補齊基層服務能力不足的短板,貴州省投入80億元,用3年時間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如今,鄉鎮衛生院遠端醫療服務體系、鄉鎮衛生院(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範化數字預防接種門診在貴州已經全面建成,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統一預約掛號平臺上線運作。醫藥監管平臺、省市縣全民健康資訊基礎平臺也已投入使用。(經濟日報記者 王新偉 陳果靜)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
全面發展城鄉交通一體化
江西是農業大省,交通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推動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是未來農村發展的必由之路。“雖然大部分鄉村有‘綠水青山’,但卻換不來‘金山銀山’。這不僅需要加大財政投入,也需要科學規劃,讓錢花在實處。”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說。
劉木華委員認為,要實現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就要“軟硬結合”。一方面,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打造鄉村亮麗風景線,努力建設美麗生態文明農村路,著力解決不具備通車條件的建制村的道路通行問題,同時結合長江經濟帶的優勢,建設現代水運體系,讓城鄉水運蓬勃發展。另一方面,鼓勵農村物流與郵政、快遞、供銷物流合作,積極推進客貨聯盟、運郵結合等新模式,實現農村物流與幹線物流網路有效銜接,實現貨運“無縫銜接”。
劉木華委員建議,要引導市民特別是廣大科技人員、企業家等下鄉進村,帶動脫貧致富,把城市的老人吸引到農村來,實現“農業+養老”的雙贏局面。(經濟日報記者 崔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