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無理抱怨中國“洋垃圾”禁令 拿中國當垃圾場就滿意?
【環球時報記者 王天迷】“美國之音”21日報道稱,紀錄片《塑膠王國》近日作為美國華盛頓環境電影節參展影片在智庫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公映。借這部沒有在中國公映的電影,美媒再次炒作中國“洋垃圾”禁令讓世界垃圾回收處理產業陷入“混亂”。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階段實行垃圾進口政策,西方國家不能因為感覺“不方便”,就找藉口指責中國。
中國在去年年底前停止進口廢塑膠等24類固體廢物。“美國之音”21日援引廢料回收行業研究所高級主任阿迪娜·阿德勒的觀點稱,限令出臺說明中國在努力改善環境問題,但全面抵制可回收物將導致企業不得不在生產中使用更多原始材料來替代可回收材料,最終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她抱怨很多國家無力處理被中國拒收的可回收物,導致大量的可回收物被焚燒或填埋。
自中國對“洋垃圾”說“不”之後,西方國家時不時就會將自己扮成受害者。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20日報道稱,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當天推出4700萬澳元(約合2.3億元人民幣)的救助所有計劃,以減緩中國“洋垃圾”禁令帶來的衝擊。澳大利亞費爾法克斯傳媒上月披露說,全澳街邊回收系統“處於危險狀態”,各廢品站的垃圾存儲將在數月後達到極限。《雪梨先驅晨報》稱,此前超過1/3的廢棄塑膠和相當大比重的紙張、金屬都運往中國。由於大部分西方國家過去都非常依賴中國市場,中國“洋垃圾”禁令導致世界範圍內的垃圾回收系統陷入“混亂”。
霍建國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的“洋垃圾”禁令相對嚴格,有些“一步到位”的意味,所以此前一直依賴中國市場的歐美國家反應很強烈。但中國發展到今天,結合自身需求,加上考慮環境保護問題,禁止“洋垃圾”進口是正確的。“拿中國當垃圾場他們就滿意了嗎?”霍建國說,中國的“洋垃圾”禁令並沒有違反國際規則,走的是法律程式,通報了世貿組織,執行也有一定寬限期,西方的指責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