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王鎖明:從戰略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培養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條件下,我們要增強做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就要思想上充分認識做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的戰略意義。
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偉大夢想,也是需要幾代人持續接力的一個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如果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那麼實現中國夢就是一句空話,而有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優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指日可待。青年人朝氣蓬勃,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他們每成長一步,離實現“中國夢”就會更接近一步。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生說:“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可以說,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必然需要一大批青年人才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奮鬥。
二是應對日趨激烈國際競爭的迫切要求。當今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從全球範圍來看,國際綜合國力競爭加劇,說到底這是國際間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人才,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就意味著誰將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管理,那麼誰就會在競爭中佔據制高點。為此,歐美許多發達國家都在大力實施青年人才的培養計劃,並將之作為應對全球戰略競爭的重要舉措。但是,從國際競爭力、國家長遠發展和戰略佈局來看,我國青年人才資源儲備還不適應這一發展要求,青年人才中高層次創新人才還較為匱乏,未來還將面臨新老交替“青黃不接”等問題。國際經驗表明,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國是否具有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國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國要在新一輪國際綜合國力競爭中保持優勢,就要抓緊抓早對優秀青年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工作。
三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根本要求。人才是科技創新最核心的因素,一個國家的創新事業必然呼喚創新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創新驅動,而每一次幾乎都涉及人才問題。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再一次強調:“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這就是說,人才是創新活動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越來越需要一大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發揮“關鍵因素”的作用。
四是滿足廣大青年成長成才的內在要求。我國當代青年中的主體、主流是好的,他們中絕大部分有成長成才的迫切需要,也有成為國家棟樑之才的內在渴望,當然這離不開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部門的正確引導和管理。應該說,目前國家陸續出臺的“千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援計劃”等人才支援項目,恰恰就為各行各業的青年才俊嶄露頭角、走向前臺提供了大好機會。人才強國的根本在於促進各行各業青年人才的茁壯成長,而各行各業青年人才的成長髮展又可以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宏觀戰略。為此,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積極營造有助於優秀青年人才儘快成長的社會氛圍。如同自然萬物一樣,青年人才的成長髮展,也離不開一個如春天般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陽春之氣”。因此,通過在國家層面提供“沃土”、搭建“平臺”,將會極大地滿足和激發廣大青年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
中國的未來屬於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於青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一定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的持續發展和戰略佈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培養青年人才的重要性,努力做好青年人才培養工作,不斷為黨和國家事業薪火相傳、後繼有人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競爭力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