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改革再出發】海南自貿港建設是對外開放再擴大的堅實行動
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鄭重宣佈,黨中央決定支援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援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這是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預示著我國對外開放再上新高度,正在向全球最高標準的開放模式邁進。
習總書記指出:“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一語道破世界經濟發展規律。“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這已為古今中外的發展實踐所證明。二戰前夕,各國紛紛推行以鄰為壑的對外經濟戰略,高築貿易壁壘,導致國際貿易大幅倒退,世界經濟深陷蕭條,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肇因。二戰結束後,經濟全球化浪潮風起雲湧,生產國際化程度空前提高,各國經濟聯繫日益緊密,促進了世界的繁榮與發展。根據世界銀行2008年發佈的一份報告,全球有13個經濟體實現了持續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長,而其共同特徵就是實行對外開放,合作共贏。
對外開放也是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通過不斷擴大開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順利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大國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飛躍。對外開放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為它符合以擴大市場、深化分工、發揮比較優勢推動經濟發展的規律。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經濟加速融合的當今時代,只有打開國門搞建設,把一國發展置於廣闊的國際空間來謀劃,才能獲得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人才乃至機遇和理念,才能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創造更多社會財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累計吸引外資超過1.8萬億美元,累計對外直接投資超過1.3萬億美元,在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外開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代的中國要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必須主動敞開胸襟,實現對外開放新突破,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發展潮流。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此次習總書記宣佈支援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標誌著我國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實踐已經起步。
自由貿易港是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征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準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縱觀世界上的自由貿易港,已歷經400多年發展,目前全球有130多個自由貿易港和2000多個與自由貿易港內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經濟區域。中國香港、德國漢堡、荷蘭鹿特丹、韓國釜山等,都是國際著名的自由貿易港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的持續深入,自由貿易港對推動國際貿易和所在國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功能。我國海南建成自由貿易港後,按照海南全島3.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來算,將遠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港,展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磅薄氣勢。
建設自由貿易港是我國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形成更高水準開放的重要平臺和支撐載體,彰顯出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心。習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宣佈了四大方面的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後,緊接著又宣佈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更加說明我國是真心實意地擴大對外開放,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未來,我國將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契機,以對外開放再上新高度的堅實行動,不斷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作者張茂榮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