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禁售激起多方憂思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靖塵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顯揚 盧戈】外國“芯”困住了中國通信企業?美國商務部16日以中興通訊公司違反同美國政府去年達成的和解協議為由,宣佈將對該公司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路透社分析稱,美國供貨商向中興提供大約25%-30%的零部件,其中包括通信設備中至關重要的晶片等產品。事件引發外界對於中國通信行業核心部件自給率的關注,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使用的晶片有近90%源自進口或由在華外企生產。
明星科企“瀕臨死亡”
“美國禁令讓中國明星科技企業瀕臨死亡”,彭博社18日報道稱,禁令可能使得中興無法給中國移動和西班牙電信等客戶提供所需的一系列部件。中興也無法從晶片製造商高通公司、美光科技,光學原件製造商魯門特姆控股公司和刺槐通信公司等企業採購原件,甚至還可能被禁止在其生產的手機上安裝安卓作業系統。
《紐約時報》稱,美國企業提供了中興通訊25%到30%的重要零件用於相關設備,包括智慧手機和通訊網路裝備,如晶片製造商高通的微處理器、ACIA和Oclaro的光模組、Finisar光纖收發器和光引擎、康寧的玻璃和杜比公司的聲音技術等。任何美國組件供應中斷都可能導致中興通訊錯過發貨和喪失訂單,威脅其在5G電信技術領域的優勢。
據中金公司估計,中興通訊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份額約為10%,在中國佔30%。中興通訊表示已意識到制裁措施並評估對其影響,17日該公司的股票在香港和深圳股市停牌。
國產晶片供應率不到1成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諮詢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中國進口全球近一半的晶片。根據美國13家最大半導體企業的年報數據,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總和超過700億美元。中國半導體協會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中國晶片的年進口額維持在2000億美元左右。
在通信晶片方面,高通授權生產的晶片處於壟斷地位,廣泛應用於中國手機企業產品(除華為中低端機),曾有業界機構統計稱,高通年營收的70%左右來自中國市場。
手機中國聯盟理事長王艷輝1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像華為、中興、聯想和小米這樣的科技公司一旦遭到美國晶片或部件禁售,幾乎是滅頂之災,這一點是中美科技水準的真實體現。一位電腦行業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晶片需求量佔全球50%以上,但國產品牌晶片供應率幾乎不到10%。路透社援引業內人士的話稱,中國目前使用的晶片約50%來自美國。
中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晶片產業中仍處於中低端領域。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整合電路設計分會統計,2017年中國整合電路設計產業預計本土規模為1945億元,年產值上億的企業約191家。中國製造大部分集中在電源、邏輯、存儲、半導體分立器件等中低端產品。
“晶片不是砸錢能上來的”
通信專家項立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手機晶片領域,中國曾在3G時代設定TD-SCDMA標準,但全球晶片廠商都不支援,迫使中國自主研發相關晶片,雖然過程艱難,但也迫使企業快速成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腦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傑18日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晶片反映國家的高科技製造水準,中國整合電路近幾年進步很大,紫光、華為的企業晶片研發已今非昔比,尤其是設計能力的提升。“晶片不是砸錢能上來的,經驗積累和人才培養都很重要,需要大力、堅定不移地給予應用機會。”
專家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晶片想要迎頭趕上依舊需要時間,半導體需要的材料、設備、元器件都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和工藝驗證。
國金證券的一份報告中分析稱,中國半導體產業最大的死穴在晶圓代工,封裝測試,記憶體生產的設備進口。據估算,中國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和記憶體整合製造將近有30%-40%的資本支出是購買美國的設備,其中20%-30%的設備中短期內無法由其他國家的產品替代。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的統計顯示,去年全球前十大無晶圓廠商中,高通、博通、英偉達、聯發科與蘋果位列前五,中國的海思與紫光集團分別位列第7和第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