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強遷駐以使館的背後是力量崇拜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真的從特拉維夫遷到了耶路撒冷,美原駐耶路撒冷總領館變成美國大使館。特朗普女兒伊萬卡、女婿庫什納以及一批官員和議員參加了星期一舉行的遷館儀式。
然而就在儀式舉行前後,以色列軍警與抗議搬遷的巴勒斯坦人發生激烈衝突,到北京時間昨天晚上已造成52人死亡。這場血災預示了美駐以使館搬遷正在打開一個潘多拉盒子。
特朗普在競選時就表示他一旦當選將把美駐以使館搬到耶路撒冷,當時沒有人當真。甚至去年底華盛頓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時候,很多人還預測白宮可能會把遷館的事往後拖。然而現在,特朗普真的說到做到了。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邏輯似乎不是很清晰。因為美國遷館勢必觸怒巴勒斯坦人,也讓阿拉伯世界的廣大民眾不滿,巴勒斯坦說不定會發生第三次“起義”,因此看上去有點像華盛頓“沒事找事”。
然而特朗普總統並非做事真的沒有邏輯,在那些看似魯莽的行動中,以及他對競選承諾不顧一切的兌現中,都透出了他的一個信念,那就是相信美國的實力。他認為以前的總統荒廢了美國實力,而他可以用那些實力強行製造各種新的現實,外界的不滿妨礙不了他對美國強硬政策的推行。
比如在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和遷使館的問題上,特朗普總統顯然相信那些不滿意的巴勒斯坦人掀不起什麼大浪,阿拉伯世界的不滿轉化不成那些國家政府對美國的有效抵制。尤其當下巴以矛盾並非中東最熱的衝突,阿拉伯遜尼派國家與伊朗的矛盾反而更加突出,以色列則在反伊朗的問題上與那些遜尼派國家存在默契。
所以華盛頓退出了伊核協議,以色列和沙特都支援,而沙特在中東有相當代表性。華盛頓大概會想,美國幫著遜尼派國家打擊伊朗,可以緩解那些國家在美向耶路撒冷遷大使館問題上的憤怒。
力量就是一切,所以特朗普總統要振興美國經濟,並且大規模增加軍費,對國際援助等軟實力建設不感興趣,在發動貿易戰的時候他也幾乎“六親不認”。
中國人一定要非常清楚,今後能與華盛頓對話的唯有實力。原有的規則、道義只有在對美國有利的情況下才會被尊重,否則都可能作廢。
過去的世界是由美國主導構建了一個體系,華盛頓通過運用主導權來獲取高於體系內普通成員的利益。但現在美國人的想法變了,他們認為通過這種方式美國的獲利太薄,美國完全可以憑藉實力直接要求其他國家屈服,讓美國的獲利立竿見影。
這樣一來,世界將會陷入新的混沌,利益法則在很多時候需要一事一議,通過博弈來決定。就像中美兩國貿易本來在WTO大框架下運作,美國覺得虧了,於是翻臉,突然要求中國做根據規則完全沒有出處的各種讓步。
面對美國前所未有的打實力牌,中國恐怕需要做好兩點,一是加快我們自己的關鍵性實力建設,特別是構成中國戰略威懾力基石的相關建設,要只爭朝夕,與時間賽跑。這一切中國做得怎麼樣,將決定美國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我們。
二是中國不可主動挑釁美國,戰略防守是中國對美關係的必然態勢。但是中國也要有信心:我們的實力已經足夠大,使得與中國在任何領域對撞都是美國的不可承受之重。我們要敢於堅守自己的核心利益,通過這種堅守實現與美國的和平共處。
今天的美國四處示強,而且說下手就下手,看上去毫不含糊。但與此同時,美國在全球的戰線又總體上是收縮的。這種進攻性和收縮性的結合更多勾勒出的並非特朗普政府的戰略,而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