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美貿易談判要尊重彼此的發展階段

2018-05-17 11:31: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老中醫有條不成文的行規,急病往往要慢治。

  在首輪中美高層貿易協商結束之後,這條蘊含哲理的古訓或許可以給華府的決策者們些許啟發,突然間劍拔弩張的中美貿易摩擦,要解決起來絕不能像他們想像得那樣簡單。

  眼下中美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談判,既然是貿易談判,當然就應該相互商量,照顧彼此關切。美國不應對兩國的貿易談判設定任何單方面的強制條件。中美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產業構成、經濟結構和增長機制有很強互補性。如果利用得好,就是雙贏的結果;但如果不能照顧彼此的階段性特徵和核心利益關切,那麼雙方誰都不好受。

  中美兩國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好比常規動力航母與核動力航母的區別。雖然塊頭上已經相差無幾,但在續航能力和作戰能力上還有質的差別。單憑藉外表就要求一艘常規動力航母跟隨核動力航母搞全球巡航是不切實際的。

  能放棄此前針鋒相對的叫陣,轉而坐下來談,增加了實現雙贏的可能。談就是要加深互信,尋找最大公約數,其中的關鍵就是要考慮到彼此的實際發展情況。

  美國不應該將中國近來一系列擴大開放、增加進口的措施一廂情願地當作是屈服的前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擴大開放是中國一貫的政策主張,是中國發展的需要,目前的開放措施是中國縝密詳實的部署安排的結果,絕不會以美國的意志為轉移。中國擁抱多邊主義和全球化,有益於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世界經濟體系。

  在未來五年,中國預計要進口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僅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也是促進全球經濟和產業升級的扭矩。但買賣從來都是你情我願,中國放開準入,擴大進口為有關國家提供廣闊市場空間的同時,也希望有關國家能夠本著互利互惠的平等原則加強對中國投資和技術的權利的保護,廢除原本就不合理的一系列對華出口限制。這也正是美國對華談判的空間所在。

  各有所需,事情就好辦。中美互利合作已經40年,比現在困難的時候有很多,兩國都能憑藉大國智慧和眼光共克時艱,一路走到現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沒有不能談的,關鍵是怎麼談,更關鍵的是以怎樣的心態談。正視彼此的國情和發展階段,才能擺正心態,為談判創造有利的氛圍。

  每一次談判都是中美重新矯正彼此位置的機會,也都是雙方向新的戰略平衡靠近的有益嘗試。四十年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的變化:相比四十年前,兩國合作領域更寬了,而不是更窄了,兩國共同的利益更大了,而不是更小了。中美有一千個理由把雙邊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關係搞壞。時代變了,但中美合作共贏的大趨勢沒變。不論歷史還是現實,都表明順勢而為應是兩國共同的戰略選擇。

  (世界觀公眾號)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