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對“零和遊戲”說不 合作共贏是核心
中美都對“零和遊戲”說不!(環球熱點)
中美不打貿易戰了。這一定是近日最令全球松一口氣的消息。
當地時間5月19日,中美兩國在美國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兩國同意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正在對美國進行訪問的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當天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貿易大棒不好使
根據聯合聲明,中美雙方在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雙向投資等多個方面達成共識,並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
今年3月,美國悍然對華揮起“貿易保護大棒”。當地時間3月23日淩晨,特朗普總統簽署備忘錄,宣佈將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25%的關稅。幾個小時之後,中國商務部發佈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徵關稅。
此後,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貿易戰一觸即發。
但是,中美兩國並未放棄通過對話解決分歧的努力。
5月3日至4日,中美在北京就經貿問題舉行首輪磋商,達成了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的共識。5月17日,劉鶴率領中國貿易代表團在美財政部與美國貿易官員開始了第二輪磋商。
儘管像美國《外交》雜誌網站預測的,中美新一輪談判對雙方來說都將是艱難的,美國方面仍然釋放出了更多積極信號。
13日,在劉鶴訪美消息公佈之前,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連發兩條消息,稱中美正在一同努力為中興通訊提供一種快速恢複業務的途徑,美國和中國在貿易方面共事良好,“要冷靜,一切都會解決”。
對此,香港《南華早報》稱,特朗普此舉是一種讓步,可能為之後的貿易談判帶來良好勢頭。法新社也認為,特朗普這是向中國“遞出橄欖枝”。
18日,在中美第二輪經貿磋商即將結束之際,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表示:“總統本人對達成貿易協議的熱情和樂觀程度超過了最近幾週所有談判期間的表現。”雖然他承認,雙方還沒有就解決深層經貿分歧達成協定,但是聯合聲明足以讓國際社會為中美之間已經形成的共識而安心不少。
合作共贏是核心
“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而且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在經濟方面存在巨大的利益互補性,雙方在貿易衝突之後的磨合和談判中更為清晰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這是此次中美經過磋商達成共識的基礎和根本原因。
聯合聲明所涉內容就是很好的例證。比如,根據聲明,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分析認為,這既有利於扭轉美國的貿易逆差,也有利於降低中國國內相關產業成本,促進經濟發展。
其實,在中美貿易摩擦爆發近一個月後,美國方面就開始以各種方式對外傳遞有意與中國磋商的信號。
先出拳者為何又先求和?“事實上,美國最初的目的就不是要和中國真打貿易戰,而是希望通過傳遞威脅信號或是極限施壓的方式,迫使中國幫其扭轉貿易失衡。”李巍說。
出乎美國預料的是,貿易大棒非但沒有嚇倒中國,反而招致中國空前的強力反擊。
美國彭博社16日引述一份研究報告稱,美國政府擬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受傷最重的將是美國高科技行業。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世界最大油籽加工商邦吉公司表示,中國買家已停止採購今年秋季將要收割的美國大豆,中美經貿緊張正在改變購買模式,損害美國農戶的利益。
在對美展開反制的同時,中國向世界釋放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強烈信號。在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宣佈一系列新的自主擴大開放重大舉措,為處於美國貿易大棒陰雲下的世界,提供了新的中國機遇,送上了久違的暖意。
“中國的應對舉措讓特朗普政府意識到,坐下來好好談,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李巍說。
有話還是好好說
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兩傷。經過這輪貿易摩擦,這個道理越辯越明。
“此次磋商成果表明,中美之間的一些分歧是可以化解的,關鍵是方式方法。中美之間應該有話好好說,不要動輒威脅施壓。”李巍說。
全球更是樂見這對體量最大的貿易夥伴握手言和,重新走回合作正軌。
路透社上月曾公佈一項調查結果稱,多數經濟學者擔憂,中美貿易摩擦會傷及歐元區經濟。加拿大《環球郵報》也曾報道稱,中美貿易爭端升級,可能讓捲入其中的加拿大豬肉和廢鋁出口商面臨更為複雜的形勢。
如今,中美不打貿易戰的消息,無疑讓全球懸著的心暫時可以放下,將為全球產業鏈、全球金融市場、全球經濟的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
日本《讀賣新聞》直言,中美會談不僅是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雙邊貿易談判,更是關乎塑造21世紀世界秩序的更大問題的洽商。
不過,如德國《柏林日報》所言,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貿易問題過於龐雜,不是通過一兩次談判就能解決的,需要多年努力。
劉鶴表示,雙方取得共識有其必然性,但同時也要認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兩國經貿關係多年來的結構性問題需要時間。
“長遠來看,中美之間的經濟競爭不會就此停止。因為兩國對於彼此經濟發展理念、經濟制度的理解還有一些差異。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在高端產業領域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也意味著中美兩國在這一領域的競爭會日趨激烈。”李巍認為。但是,毫無疑問,中美之間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雙方可以共同探索、發掘。
正如劉鶴指出的,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發展是符合歷史潮流的,無人能擋。面對曲折和矛盾,只要兩國冷靜看待,堅持對話,妥善處理,以合作共贏的心態坐下好好談,相信問題總能有效解決。
本報記者 嚴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