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

2018-05-30 14:26:00
來源:學習中國
字號

  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強調:“科技體制改革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闖難關,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堅定創新自信。“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馬克思曾指出:“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裡必鬚根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習近平指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只有自信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要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習近平強調:“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勇於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

  避免急功近利。“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習近平指出:“很多科學研究要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有人認為,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結果是在實際工作中對科技工作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種想法和做法必須糾正。很多科研也許是明天的工作,但今天不開始幹,需要時就真的成“遠水”了。科研工作不同於流水線操作和簡單的重復勞動,它本身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變數,既有始料未及的失敗,也有不期而遇的成功。科技創新,要正視創新中存在的種種不確定性,為科技人員提供穩定的支撐和寬容的環境。習近平強調:“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

  破除制度藩籬。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2015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條改革任務,目前已完成110多條改革任務。在科技領域存在的多年來一直想解決但沒有能解決的難題方面,我們都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同時,科技體制改革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科技體制改革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闖難關,在科技計劃管理、成果轉化、評價獎勵等方面大膽改革,清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作機制,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習近平指出:“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在實踐載體、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環境營造上下功夫,在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用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科技創新是我國發展的新引擎,改革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係。新時代,要堅定改革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把科技創新的引擎全速發動起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