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入理解我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

2018-06-07 13:3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推動高品質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深入理解我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對於深刻認識高品質發展、有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把握轉向高品質發展的必然性

  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客觀要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實質是,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經濟規模快速增長,已進入由大向強轉變的歷史新階段。在上世紀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國經濟總量僅排在世界第十一位。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邁入由大向強轉變的新階段,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並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生產能力水準的明顯提升,核心是經濟發展的高品質。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經濟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數量不足,需要“快”字當頭,那麼,在新時代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則是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好”字當頭。

  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客觀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改革開放初期,為解決當時“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必須儘快發展社會生產力,各方面工作都要配合和服從快速發展經濟。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經濟體量明顯增大,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原來生產力落後的狀況已經得到相當程度的改變,生產力發展的制約因素更多表現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別是表現為經濟結構性矛盾尖銳、生產效率性問題突出、社會民生建設滯後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然要推動高品質發展。從社會主要矛盾的另一側即人民需要來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豐富,也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保障和提升,還包括對安全和良好生態環境的需要,等等。只有實現高品質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才能為全面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奠定堅實物質基礎。可見,在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條件下,推動高品質發展成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舉措,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是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的客觀要求。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推動高品質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8項重點工作。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後3年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這也要求推動高品質發展。比如,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一項主要工作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二是提高金融部門本身的資產品質、經營品質和運作品質,二者不可偏廢。為此,金融就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這些政策措施都是要提高金融運作品質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品質,實質上都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內容。

  把握高品質發展的具體含義

  高品質發展標定中國經濟發展新方位,是有著科學內涵的理論概括和發展要求,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其具體含義。

  微觀層次的高品質發展。微觀經濟是整個社會經濟的基礎,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提高微觀層次的經濟發展品質。首先,生產經營者要確保產品和服務符合法律法規提出的品質要求,並且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品質需求。1993年,我國頒佈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品質法》,並於2000年、2009年兩次進行修改,為我國產品品質控制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生產經營者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微觀基礎。其次,生產經營者要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準。提高生產和服務的效率和效益是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基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實現企業高品質發展的根本保證。最後,要積極鼓勵創新創業。勇於創新、自主創新是高品質發展的根本動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將微觀創新創業小溪匯聚成全社會高品質發展大河的必由之路。

  宏觀層次的高品質發展。宏觀經濟狀況體現一個國家經濟的總體水準。在新時代,只有實現宏觀層次的高品質發展,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宏觀層次的高品質發展,主要應抓好以下幾方面:第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實現和保持總體經濟的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正視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特別是發展品質和效益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準有待提升、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等問題,努力尋求解決之道。第二,提高總體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益,把各項成本特別是各層次的管理成本切實降下來。重點是通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第三,在宏觀經濟管理方面,進一步增強對可能發生的市場風險、外部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等各類經濟風險的預判和識別能力,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避免風險形成,化解風險衝擊或減緩風險影響。第四,進一步增強應對經濟領域重大突發事件特別是外部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主要包括:物質能力如應對能源、糧食、外匯儲備等方面突發事件的能力,政策反應能力如資訊蒐集處理能力、突發事件預案儲備等。在對風險的預判、識別以及重大突發事件應對方面,宏觀調控水準是國家總體經濟發展品質的一個重要體現。

  社會民生事業的高品質發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必須落實到社會民生事業的高品質發展上。這主要表現在:第一,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社會公共產品的數量和品質能夠滿足全體居民的需要。第二,能夠創造較為充分的就業機會,形成基本合理的收入分配體制機制,使居民總體收入穩定提高,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基本消除貧困。第三,社會風氣積極向上,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人們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社會氛圍公平、公正、民主、和諧。第四,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得到充分保護,居民生活環境美好宜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把握高品質發展的實現路徑

  高品質發展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基礎。從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到真正實現高品質發展,是一個需要不懈努力的過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市場規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改革面臨更艱巨的任務,需要義無反顧的決心。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為高品質發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增強生產經營者改進生產服務和開拓創新的動力,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宏觀經濟運作中的主要矛盾是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從長期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雙方中,供給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解決好供給側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宏觀經濟高品質發展。因此,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於實現高品質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無論微觀層次還是宏觀層次,實現高品質發展都需要一個良好穩定的大環境,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是提供這種大環境的重要保證。經驗告訴我們,對於宏觀調控工作來說,堅持穩中求進是制勝法寶。當前,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要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

  積極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高品質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關到府實行保護主義,或不敢到國際市場去拼搏,都不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國際競爭力不僅表現為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進出口實力,更表現為本國產品標準成為國際行業標準。要實現高品質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要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高品質發展的成果。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更好發揮理論創新的引領和促進作用。在經濟學教科書中,微觀經濟學主要圍繞經濟效率展開,宏觀經濟學主要聚焦于總量分析。如何運用現代經濟分析技術,在微觀層次和宏觀層次上對經濟發展品質問題進行研究和闡述,是新時代提出的經濟理論創新課題。這種理論創新必須紮根于我國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偉大實踐,為我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作出貢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07日 07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