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幣資產國際吸引力不斷增強

2018-06-12 11:4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人民幣資產國際吸引力不斷增強 境外機構在中債登的債券託管量連續15個月增加  

  題要:今年以來,隨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及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上升,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看好人民幣資產,加速佈局中國債券市場,境外機構在中債登債券託管量已經連續15個月增加。境外買家成為我國債市日益活躍的參與者,這將為我國債券市場注入活力,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我國債券流動性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日前發佈5月份債券統計月報。月報顯示,截至5月末,境外機構投資者在該公司的債券託管量已超過1.2萬億元,半年不到已增加234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增持量。自2017年3月以來,境外機構在中債登債券託管量已經連續15個月增加。專家表示,今年以來,隨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及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上升,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看好人民幣資產,加速佈局中國債券市場。

  境外機構持債力度加大

  據中債登月報顯示,截至5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債登託管的債券面值總額達52.32萬億元,較4月末增加4952.1億元。截至5月末,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量為12087.71億元,相比于2017年末的9741.45億元,半年不到已增加2346.26億元,境外機構增持境內債券的力度明顯加大。

  今年以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人民幣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人民幣資產在國際資產配置中成為具有吸引力的資產,進入境內債券市場的外資不斷增加。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分析,從境外機構持有比例來看,到今年4月份,境外機構在我國國債市場中的佔比進一步上升至6.29%,再度突破整數位,今年以來已累計上升1.32個百分點;在我國債券市場整體之中,境外機構佔比提升至1.98%,繼續創歷史新高。

  “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的核心驅動力來自於我國債券市場開放政策效應的不斷發酵。”謝亞軒表示,同時,歐日央行繼續擴表所促成的全球流動性擴張、全球資本流動走出危機之後的低谷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人民幣匯率不再具備單邊貶值壓力甚至是階段性走強的情況下,人民幣資產的較高收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歐洲中央銀行近日發佈的研究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點。該報告顯示,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管理者普遍對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信心上升,不少人預期將增加人民幣儲備。報告援引一項針對管理全球半數外匯儲備的79位央行儲備管理者的調查指出,29位央行儲備管理者預期,到2020年其管理的外匯資產組合中,人民幣資產佔比將升至10%到20%。

  債市對外開放步入快車道

  業內專家表示,境外投資者持續增持我國債券,這既是由於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價值逐漸得到認可,也得益於我國債券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吸引各類境外投資者入市。

  近年來,我國在放鬆市場準入管理、取消額度限制、便利跨境資金匯兌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豐富了境外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有力推動了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QFI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RQFII)是境外投資者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重要傳統途徑。這幾年,其投資額度不斷擴大。”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分析,截至5月末,QFII投資額度高達994.59億美元,同比增長7.26%;RQFII投資額度為6158.52億元,同比增長13.39%。

  去年7月份“債券通”推出,為境外機構增加了一條可通過境內外基礎設施便捷入市的新渠道,在多級託管上實現了首次突破。其中,“北向通”先期上線試運作,至2017年12月31日,已累計成交2760億元。同時,截至當年年末,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247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債券通”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類型涵蓋商業銀行、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及保險公司等。

  此外,境外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香港澳門地區的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以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銀行這三類機構也是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重要依託。2008年以來,我國央行人民幣貨幣互換規模不斷擴大,境外央行類機構對人民幣債券配置不斷增加。

  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推進,越來越得到國際市場認可。今年3月23日,彭博宣佈將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中國債券納入指數將從2019年4月開始,用時20個月分步完成。完全納入全球綜合指數後,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後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

  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表示,這是對中國近年來持續為國際投資者參與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提供便利的認可,反映出中國推動金融改革的堅定決心和中國債券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是中國融入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一步。

  從QFII、RQFII、“債券通”到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已初顯成效,人民幣資產國際吸引力增強,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已是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

  “債市持續開放將倒逼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明明表示,未來境外買家將成為我國債市日益活躍的參與者,這將為我國債券市場注入活力,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我國債券流動性。債券發行與交易也將在更大平臺上進行,利率會向均衡發展,能夠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誠信度高、資信狀況好的企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能倒逼國內金融市場走向規範和理性。

  謝亞軒也認為,隨著我國債券市場對境外機構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以及境外機構在我國債券市場中參與程度的不斷提高,境外機構對我國債券市場以及收益率水準均可能產生越來越明顯的作用。因此,未來債市對外開放,既要考慮對外開放帶來的好處及便利性,也要關注資本流動對中國金融系統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具體來說,隨著外資參與債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對於其風險管理的需求也會相應上升。而當前,我國在法律、會計、稅收、監管等方面的相關配套設施及政策與國際通行的標準還存在差異,這意味著加強國內金融標準與國際接軌將要提上日程。

  同時,目前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集中于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等利率債產品,而債券市場豐富的產品結構更有利於金融的平衡持久發展。這就需要完善國內信用體系建設,提升評級機構的評級品質和效率,從而提高境外投資者對各種信用主體的認可度,改變單一的投資結構。

  “隨著債市進一步開放,投資便利性提升,國內債市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明明表示,未來美債收益率上行空間不大,中美利差企穩回升,增強了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雖然目前我國債市總量已經名列世界第三,但境外機構持有比例和韓國、日本及美國等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預計未來“南向通”和“中英債券通”的啟動將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便利的投資條件,吸引更多外資流入,利好債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