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為診治“長江病”把脈開方

2018-06-15 09:0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講過“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為治好“長江病”,今年4月,習近平先後到宜昌、荊州、岳陽、武漢以及三峽壩區等地深入考察,“望聞問切”,並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把脈開方。6月13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了講話全文。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從辨證施治的角度,為您摘編這篇重要講話的要點。

  “我講過‘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語氣嚴肅地說。如何治好“長江病”?他說:“要科學運用中醫整體觀,追根溯源、診斷病因、找準病根、分類施策、系統治療。”

  對長江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習近平時刻牽掛在心。2016年1月和今年4月,他分別赴長江上游和中游實地考察,“望聞問切”追“病源”、診“病因”、找“病根”。新華社近日受權發佈的這篇重要講話,就是總書記在長期調查研究基礎上開出的一劑“分類施策、系統治療”良方。

  ·斷病因——明確五大問題找準病根

  一是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認識。

  二是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

  三是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亟待建立健全。

  四是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

  五是有關方面主觀能動性有待提高。

  ·辨病徵——把握五大關係調和“陰陽”

  第一,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

  要堅持整體推進,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要堅持重點突破,在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採取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第二,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

  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捨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第三,正確把握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係,堅定不移將一張藍圖幹到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做好頂層設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張藍圖幹到底,以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抓成效,積小勝為大勝。

  第四,正確把握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係,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進而致力於培育發展先進產能,增加有效供給,加快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孕育更多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好“鳥”,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第五,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

  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把自身發展放到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

  ·開藥方——落實四大部署綜合施治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同志特別是黨政一把手要增強“四個意識”,落實領導責任制,決不允許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更不能搞選擇性執行。

  第二,調動各方力量。

  要加快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格局,更加有效地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

  第三,強化體制機制。

  要落實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

  第四,激發內生動力。

  要加強對有關部門、沿江省市、相關企業領導幹部的專題培訓。要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強化企業責任。要做好宣傳輿論引導工作。要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守護好母親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