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V觀】回望甲午
劉公島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它面臨黃海,背接威海灣,素有“東隅屏藩”之稱,在國防上具有重要地位。
1888年,清政府北洋水師成軍,劉公島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誕生地,北洋水師提督署就建立在這裡。
1894年7月25日(農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軍運兵船“濟遠”、“廣乙”,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此後,歷經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等多次大小海戰,北洋水師損失殆盡。
發生在威海劉公島東部海域的威海衛之戰,是北洋水師保衛母港和艦隊的最後一戰。在日軍水陸兩路的夾擊之下,1895年2月17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京畿地區門戶大開。迫於巨大的軍事壓力,兩個月後,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打碎了清政府洋務救國的夢想。劉公島,成為了中華民族心中的一塊永久的傷疤。
6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登上劉公島。他說,我一直想來這裡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
他登上東泓炮臺遺址,了解北洋水師在劉公島上的防務情況、威海衛保衛戰和劉公島保衛戰歷史。隨後,習近平又來到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參觀甲午戰爭史實展,並親口完整念誦了聞一多的“七子之歌——威海衛”。
次日,總書記在煙臺考察期間,又一次提到了劉公島,提到了甲午戰爭,他說:“看看甲午海戰之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現在又是一次大變革之際。在這樣的一個歷史進程中,我們各就各位,作出自己的努力,作出自己的歷史貢獻”。
在我國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歷史節點上,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民族復興的新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劉公島,回望甲午歷史,意義極為深遠。
(央視記者 申勇 愛民 史偉 曉光 漢明 孫川 漢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