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山東考察,這幾個關鍵詞值得深思
新華網記者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6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在山東考察。他看了什麼說了什麼?背後深意何在?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以提煉關鍵詞的方式為您解讀。
6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先後到青島、威海、煙臺、濟南等地,深入科研院所、社區、黨性教育基地、企業、農村考察。
腳步匆匆,思慮深深。總書記的齊魯之行,說山東而意在神州,觀歷史而著眼于現實,鑒史觀今謀遠。五個關鍵詞,串起習近平在山東考察的足跡,管窺總書記治國理政理念。
關鍵詞一: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無疑是此次考察中習近平口中的一個高頻詞彙。
在萬華煙臺工業園,他肯定企業走出的自主創新道路;在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煙臺基地,他強調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所屬國有企業,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在浪潮集團高端容錯電腦生產基地,他指出“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能否過坎的關鍵”……
創新為何?為的是“不斷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上取得新突破”“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
為何強調“自主創新”?因為“基礎的、核心的東西是討不來買不來的,要靠我們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來實現”。更因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
如若不能手握核心技術這一“金剛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我們怎能擁有“笑傲”的底氣和力量。自主創新,關係國之興衰。
念茲在茲,須臾不忘。4月份的海南考察、湖北考察, 5月份的北京大學考察,再到此次的山東考察,對創新,習近平一再強調。此中良苦用心和高瞻遠矚,令人深思。
關鍵詞二:海洋強國
山東半島瀕臨黃渤海。在這樣一個“面朝大海”的地方,習近平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正得“地利”。
對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習近平語重心長:“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交談,習近平稱打造中國“藍色藥庫”是“我們共同的夢想”!
習近平說:“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
是的,一直。此言不虛:
在主政浙江時,習近平就提出,要“把浙江建設成為海洋經濟強省”。
2013年7月30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必須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展海洋科學技術,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今年兩會上,在山東和廣東代表團,習近平分別強調了海洋強國建設和海洋經濟發展。
在4月份的海南考察中,他強調:“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十分遼闊。一定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此次山東考察,習近平強調,要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基礎設施提升,推動海洋強省建設,推動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取得有效進展。
……
深耕海洋這片藍色國土,讓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建設海洋強國,道阻且長。但我們已經出發,並且從未懈怠。
關鍵詞三:鄉村振興
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山東是一個農業大省,在這裡談鄉村振興,是題中應有之義,並且具有“點睛”之效。今年兩會,正是在山東代表團,習近平以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推動鄉村組織振興的五個“振興”為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作了細謀劃。
此次考察,習近平對山東提出了具體要求: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在考察中,習近平強調,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好配強黨組織帶頭人,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證;要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廣大農民都儘快富裕起來……一件件一樁樁,事無巨細,盡心謀劃。
從戰略,到謀劃,再到樣板,中國鄉村振興的藍圖徐徐展開。
關鍵詞四:警鐘長鳴
12日下午,習近平來到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劉公島教學區。他登上東泓炮臺遺址,了解北洋海軍威海衛基地防務情況和威海衛保衛戰、劉公島保衛戰歷史。隨後,習近平來到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參觀甲午戰爭史實展。
為何要去回顧一段百年前的屈辱歷史?習近平直言不諱,就是為了“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
回首百年,甲午的炮聲仍在歷史的天空迴響。“軍事上的落後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我經常看中國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後挨打的悲慘場景就痛徹肺腑!”
這是錐心之痛。
“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國所經歷的屈辱歷史,深刻汲取落後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負的教訓,增強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這是以史鑒今。
中國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和平需要保衛需要護持。因此,“13億多中國人要發憤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以史為鑒,方能更好前進。記之念之思之,方不負歷史不負未來。
關鍵詞五:為民情懷
“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習近平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此次山東考察,他走進社區,了解舊城改造情況,詢問社區便民食堂飯菜可不可口、價格貴不貴。他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閒觀光、健身活動的地點,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豐富多彩。”
他走進村莊,同村民拉家常,問收入怎麼樣,搬遷花了多少錢,生活上還有哪些困難。他叮囑隨行的地方領導,“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實實在在的話語,真真切切的關懷。為民情懷,一覽無余。
我們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習近平的回答非常明確:增進民生福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習近平強調,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扭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業、教育、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問題,扎紮實實把民生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