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伊核問題面臨攤牌 中東諸國苦尋對策

2018-07-25 15:3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特稿:伊核問題面臨攤牌 中東諸國苦尋對策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8日宣佈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並恢復對伊一系列經濟和金融制裁,第一批制裁定於8月6日生效,針對伊朗能源行業的制裁也定在11月4日生效。美國還威脅要封殺伊朗石油出口。與此同時,美伊之間“口水仗”也不斷升級。

  伊核問題持續發酵,讓本已錯綜複雜、戰亂難平的中東局勢更加緊張。中東多國一方面在為伊核問題長期化作準備,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尋找對策以減少局勢失控的可能性,並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更大傷害。

  伊朗:不願屈從美國

  美國與伊朗之間近來相互喊話頻繁冒出火藥味。針對美方咄咄逼人姿態,伊朗總統魯哈尼警告美國“不要玩弄獅子的尾巴”。他說,“如果伊朗原油無法出口,這一地區其他國家的原油也將無法出口”。他甚至暗示,如果伊朗原油出口被封殺,那麼伊朗有可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回應魯哈尼說,“永遠永遠不要威脅美國,否則你會承擔歷史上沒幾個人遭遇過的後果。”

  伊朗軍事專家穆加達姆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對伊制裁的確對伊朗經濟發展產生阻礙,但伊朗不會屈服於美國壓力,相反還會加快發展軍事能力,做好與“敵對國家”抗衡到底的準備。另一方面,伊方一再重申,只要伊朗在伊核協議中的利益得到保證,它仍將留在協議之內。

  他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制裁對伊朗的影響已初步顯現,伊朗外匯市場受到重挫,不得不大範圍限制商品進口,這導致國內市場物價飛漲,貨幣貶值,民眾購買力嚴重縮水,社會矛盾凸顯。儘管如此,如果美國繼續加大施壓力度,伊朗也絕不會坐以待斃。

  沙特:實施“邊緣戰略”

  沙特認為,本國在中東地區擴大影響力的努力,受到老對手伊朗的嚴峻挑戰。此外,伊朗支援敘利亞巴沙爾政權、黎巴嫩真主黨、巴林什葉派和葉門胡塞武裝等。在沙特看來,伊朗的這些舉動旨在同沙特爭奪地區主導權。

  為了應對伊朗攻勢,沙特也在這些國家培植親沙特的反伊朗力量,同時在中東地區打造反伊朗聯盟。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通過支援葉門政府軍與反政府胡塞武裝展開激戰。沙特指責伊朗向胡塞武裝提供支援,遭到伊朗否認。

  在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不久,沙特領導多國聯軍在葉門戰場上對胡塞武裝發起了3年來最大規模軍事攻勢,進攻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葉門紅海港口荷臺達和胡塞武裝大本營薩達省。目前雙方在地面戰中再次陷入僵持狀態。

  沙特等國還與同伊朗關係較近的卡達斷交,並宣佈對卡實施制裁,但卡達迄今並未向沙特低頭。預計這場斷交風波還將持續較長時間。

  阿拉伯分析人士認為,沙特已經對伊朗啟動“邊緣戰略”,一方面要達到遏制伊朗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陷入同伊朗的“熱戰”,因為“熱戰”必然導致兩敗俱傷。

  以色列:國家安全優先

  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率代表團23日抵達耶路撒冷,同以方官員舉行會晤,磋商敘利亞局勢。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俄方提議,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與以色列邊界保持100公里距離,但以方回絕了該建議,並要求伊朗軍事力量全部撤出敘利亞。儘管以色列官員隨後否認有關以方回絕俄羅斯提議的報道,但強調以色列依舊要求伊朗撤走在敘利亞的全部軍事力量。

  分析人士認為,以色列迄今多次對敘利亞境內與伊朗有關的軍事目標採取空襲行動,但警告之意多於挑釁之意,目的是迫使伊朗軍事力量撤出敘利亞。以色列還堅決反對伊朗發展核能力,反對伊朗向黎巴嫩真主黨等反以力量提供支援。

  國家安全一直是以色列最重視的一個問題,以色列並不希望同伊朗軍事力量直接對峙。以色列赫茲利亞跨學科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埃利說,以色列不願看到中東緊張混亂局勢進一步加劇,希望中東亂局儘快平息,走向穩定、和平,以便讓以色列安全獲得長久保障。

  局勢短期不會失控

  伊核問題不斷加劇中東各國分化,以伊朗和沙特為首的兩大陣營逐漸成型,但任何一個中東國家都不希望這場圍繞伊核問題的角逐導致地區局勢失控。

  阿拉伯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伊斯梅爾強調,埃及反對用軍事手段解決中東問題,認為政治方案是解決衝突的唯一途徑。這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巴勒斯坦問題,也適用於敘利亞、葉門和中東其他問題。

  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專家薩達威也強調,埃及拒絕採取軍事行動來解決地區分歧。

  土耳其雖然是美國盟友,但在伊核問題上並未與美國步調一致。土耳其目前在地區事務上最關注的還是庫爾德分離主義勢力在敘利亞、伊拉克境內的存在。在這個問題上,土耳其與伊朗之間存在共同利益,並已加強了協調合作。

  土耳其政府日前表示,不會響應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日前援引經濟部長澤伊貝克奇的話報道,如果聯合國就伊核問題作出決定或施加制裁,土耳其會遵守。“除此以外,土耳其只遵循自身利益。”(執筆記者:邵傑;參與記者:施春、秦彥洋、王波、穆東、劉學、鄭思遠)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