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制度合力
作者:肖武(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研究人員)
改革開放開啟了當代人類社會變革史上的偉大創舉,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自此,中華大地再煥活力,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踏上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艱苦奮鬥、頑強拼搏、銳意進取,黨和國家的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發展積極貢獻了中國力量。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改革開放的開拓進取史和砥礪奮進史也是中國人權事業的深刻變革史和快速發展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立足中國基本國情,將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走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在改革中保障人權,在開放中發展人權,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中國人民享有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充分的人權。
總結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構建了較為完備的人權制度保障體系是其中重要一環。制度是決定因素,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40年來,中國建立並完善了融國家發展戰略、發展規劃、行動計劃、法治等在內的人權制度保障體系,形成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制度合力,為推動人權發展提供了制度遵循和強力保障。
以國家發展戰略提升人權保障水準。黨的十三大確定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黨的十五大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作了進一步規劃,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目標;黨的十八大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這些發展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於增進人民福祉、保障人民權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進程中,中國人民的人權保障水準不斷提升。
以發展規劃為人權發展謀篇佈局。國家每五年制定一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其內容涵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以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等的發展與實現。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對脫貧攻堅、教育公平、社會保障、健康中國等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落實總體發展規劃的過程也是促進人權保障的過程。
以專項行動計劃重點推進人權保障。中國積極響應1993年《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先後制定並實施三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既涵蓋了所有人權保障的重要領域,又特別指向人權保障的薄弱環節,確定了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階段性目標和任務。目前第一、二期人權行動計劃已圓滿完成,第三期計劃所設定的目標正在紮實推進。同時,國家還制定了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專項行動計劃,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專門性的權利保障法律法規,平等保障全體公民,特別是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的發展權利,力爭在人權保障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以法治為人權發展保駕護航。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正式確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地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首次以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加強人權司法保障。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將人權保障貫穿于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各環節,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尊重和保障人權。
歷史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權制度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享有了廣泛而充分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以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這一歷史性成就,賦予了我們人權保障制度自信的底氣。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堅定人權保障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中國的人權保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人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舊存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任重而道遠。我們亟須構建起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人權保障制度體系,充分激發人權保障的制度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中國的改革開放正在蹄疾而步穩地推進,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努力奮鬥下,未來中國的人權事業必將再上新臺階。
《光明日報》( 2018年08月0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