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大漲四成 今冬氣荒會再上演?
液化天然氣,業內通常簡稱為LNG,是世界公認的清潔能源之一。
近年來,隨著環保力度不斷加大,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下,我國的天然氣需求正在快速增長。作為重要的供暖燃料,國內天然氣在去年冬天就經歷了一場保供大戰。
而夏季通常是天然氣的傳統淡季,不過今年夏天,天然氣市場卻出現了淡季不淡的情況。
其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進口液化天然氣市場,也就是進口LNG出現了進口量快速增加的情況。
液化天然氣淡季不淡 上半年進口“氣量”大
深圳的大鵬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是我國最早的一個進口天然氣接收站,每年外輸氣量也是全國最大的,下游用戶主要覆蓋廣東和香港 。
一艘剛從塔卡爾運送LNG到中國的LNG運輸船上,它的運輸量達到了21萬立方米。今年大棚LNG接收站運送的船次數量超過了80艘,運送量也比去年有所增加。
中國海油大鵬液化天然氣總工程師 吳培葵: 現在是高峰季節,通常高峰季節,一個月會有十船左右。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廣東天氣炎熱,這艘全球第二大LNG運輸船所運送的天然氣主要用於發電,進入八月份以來,廣東等地已經達到了用氣高峰 。
中國海油大鵬液化天然氣總工程師 吳培葵: 今年的計劃是620萬噸,按目前的形勢來看比去年增加比較多,而且比計劃還要更多一些。
而在廣西的北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今年的情況也與往年不同,在接收站靠泊的現貨運輸船的數量快速增加。
中石化北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魏振忠: 現貨相當於機動氣源,說明原先採購的長協資源已經不夠使用了,所以要從現貨市場上採購,可能下半年的現貨頻次還要增大。
受到國內煤改氣加速和城市燃氣普及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總量為2366.3萬噸,同比大增51.3% 。
進口價大漲四成 經銷商提前“禦冬”
不僅進口量大幅增加,液化天然氣的價格也是節節攀升,由於和原油價格掛鉤,今年國內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同比漲幅已經高達四成 ,這也給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整條產業鏈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在廣西北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碼頭,不少來自廣東地區的運輸車來裝天然氣,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有經銷商開始為今年冬季的市場提前做準備。
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華南銷售市場部主任 張大為: 今年冬天預期,從整個資源供應的情況和市場需求來看,可能還是比較緊張的狀態。
記者了解到,今年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隨著油價的上漲和匯率的下跌,整體的上漲幅度大概在30%到40%左右的水準 。目前每噸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在4500元左右 ,但相比去年冬天,終端銷售每噸超過1萬元的價格,還是有很大的空間,不少中間貿易商也是看重這一點。
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華南銷售市場部主任 張大為: 他們主要是希望夏天基準量的銷售,這樣會獲取到冬天供應量的保證,通過供應量的保證才能夠得到一個合理的利潤。
在北海當地的終端銷售市場,像液化天然氣加氣站和工業用氣價格並沒有出現快速上漲,上游進口商和終端銷售商承擔了大部分上漲的成本,使得下游銷售的價格漲幅基本在7%左右。
廣西北部灣新奧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新華: 為了穩定市場和開發市場的持續性,終端的銷售價格,基本維持在一個比較平穩的階段,並沒有因為上游資源的變化而導致頻繁波動。
專家表示,進口液化天然氣在國內天然氣供應體系中,目前扮演的是一個調峰和機動的作用,價格也完全市場化,按照目前市場供應的情況,預計今年冬季價格不會出現去年的高點。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 劉毅軍: 冬季的LNG(液化天然氣)價格從現在情況看,可能還會上漲,因為每年都會上漲,預計應該比去年會減小。
南氣北送補缺口 今冬保供“氣勢”足
進口天然氣量價齊升,與不斷增長的用氣需求息息相關。今年冬季,“氣荒”的緊張局面會不會再次上演?天然氣市場又該如何保供呢? 近日,深圳迭福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這也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點項目中首個投產的項目。
在中海油深圳的LNG接收站,有一把火炬,它代表著這個LNG接收站正在投產運作中。今年冬季,這個接收站每天將為北方居民提供近1700萬方的天然氣,相當於3000萬個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氣量。
中國海油深圳液化天然氣項目總經理 苑作雲: 目前正在緊張施工的一條連絡管線,雖然它只有1.2公里,但可以經由大鵬LNG的管線從南方輸送的北方,也就是國家現在冬季保供期間的南氣北送。
為了緩解冬季北方地區的用氣緊張局面,我國正在推進一批管網聯通。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管道相連通,做到資源的南北調配,及時補充缺口 。今年冬季,在廣西就能實現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天然氣資源互聯互通。
廣西天然氣管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朱聖平: 冬季來臨之前,給中石油每天不低於800萬的氣量,把LNG氣體輸進中石油的管道,從南往北輸,就是南氣北送。
業內人士認為,受去年影響,今年國家加大天然氣保供力度,資源端加強了中亞資源保供和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採購,消費端按照“以供定需”原則有序開拓市場,預計今年供應形勢不會比去年緊張 。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姜克雋: 2018年仍然會出現氣的某些短缺,但是不會很嚴重。從氣代煤規劃或項目實施的進程中就會放得比較平緩一些,不會出現2017年比較大的變化。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 劉毅軍: 這兩年都會緊張,但今年比去年更樂觀,經過各方面的努力,今年的民生相關用氣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