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直播當納入法治軌道
對於網路直播,需要建好用好也需要管好,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其蘊含的正能量
近日,國家有關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網路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確了行業監管中網路直播服務提供者、網路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用商店等的責任。通知的下發,將有力推動網際網路企業嚴格履行主體責任,有助於建立完善直播行業長效監管機制。
網路直播的興起,是網際網路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透過網路直播,可以看到中國網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如果說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出現,打開了人們獲取各類資訊的一扇窗戶,那麼網路直播的出現,也讓很多人擁有了展示自己的一方舞臺。網路直播的出現使許多不易用文字、語音呈現的社會生活內容,直觀、形象、鮮活地呈現在用戶眼前。從舞蹈、烹飪、書法,到健身、旅遊、語言學習,再到人生解惑、歷史學習乃至電子競技,許多普通人正是借助網路直播找到了新的人生舞臺。
正是憑藉這些優勢和特點,網路直播迅速吸引了大批用戶。短短數年,我國網路直播用戶已達4.22億,超過網民總數的一半;提供網際網路直播平臺的服務企業超過300家,年營收超過300億元;知名網路直播間和主播,擁有數十萬乃至上百萬關注者。如此廣泛的用戶,使網路直播平臺的影響力迅速變大。與此同時,一些不良內容和資訊也混入其中,甚至使直播平臺成為違法違規和不良資訊滋生傳播“重災區”。僅今年前7個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會同公安部掛牌督辦涉網路直播平臺傳播淫穢色情資訊重點案件就達20余起,向各地“掃黃打非”部門核發違法違規網路直播線索269條。
把網路直播這一新生事物納入法治軌道,是政府管理部門和行業必須嚴肅思考和認真答好的問題。虛假資訊、低俗之風是網路直播行業中的突出問題。有的以色情低俗內容吸引眼球;有的鬥富炫富,宣揚奢靡生活和拜金主義;有的直播虐殺動物、鬥毆、飆車等有害乃至違法內容;有的對未成年用戶缺少註冊、充值、打賞等限制機制,致使未成年人“天價打賞”事件時有發生……雖然這些問題不是網路直播行業的主流,但因用戶眾多,相關事件傳播速度快範圍廣,造成較大社會影響。一些極端案例或是挑戰公序良俗,或是突破法律底線,在短時間內就可能釀成社會熱點。凡此種種提醒我們,對於網路直播,需要建好用好也需要管好,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其蘊含的正能量。
治理包括網路直播在內的網際網路產業,既需要相關部門及時研判,跟上行業發展步伐,科學立法、嚴格執法,也需要網際網路企業深刻認識自身社會責任,依法依規運營。此次通知中,不少措施是基礎性的管理舉措,如落實用戶實名制、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等,只要嚴格落實,必能有效打擊違法違規資訊的氾濫。網路直播行業也在加強自律。2016年,新浪、搜狐、百度等20家網路直播平臺共同發佈了《北京網路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提出要建立主播實名制,還提出不為18歲以下主播提供註冊通道,等等。這說明,無論是主管部門,還是行業本身,對於這些問題有著基本共識。
草不鋤則田荒,治理網路直播行業亂象,就是要依法治理、合理引導。在自律、法律和社會責任的共同引領下,讓網路直播行業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張 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