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淺倫:陜南人民英勇不屈的化身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新華社西安8月24日電(記者李浩)“大伯是為了貧苦百姓而參加革命,為此犧牲,精神可貴。我從小就聽長輩講大伯的英雄事跡,我也一直給我的孩子們講大伯的故事,他的精神一直感染著我們,是我們的驕傲。”陳淺倫的堂侄陳秉才深情地說。
陳淺倫,1906年生於陜西省西鄉縣。1925年春考入漢中省立第五師範學校。1927年春參加中共組織創辦的西安中山學院農民運動班學習。11月回西鄉縣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
1928年9月,陳淺倫來到上海,先後在持志大學和江灣勞動大學學習,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在上海參加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曾被捕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後經組織營救出獄。
1931年6月,陳淺倫回到陜西,任共青團西安市委書記兼宣傳部部長,以《西北文化日報》記者和私立樂育中學教員的身份為掩護。在此期間,他先後辦了兩期講習訓練班,為黨培養幹部。11月任中共陜南特委書記。他來到漢中,以《新秦日報》記者和共立中學訓育主任的身份在教育界開展工作,組織建立了“左翼教職員聯盟”,創辦了《孤燈》雜誌,從事抗日救亡的宣傳組織工作。
1932年5月,陳淺倫等人在陜南學界發動“紅五月鬥爭”,組織漢中地區學生遊行,再次被捕。他在獄中團結難友,進行鬥爭,寫下《給媽媽(指特委)的十二封信》,揭露反動派的殘酷暴行。3個月後,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出獄後,在西鄉馬兒岩一帶組織武裝鬥爭。
1932年10月,陳淺倫領導雞公田武裝起義,建立了川陜邊遊擊隊。1933年2月,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29軍,任軍長,李艮任政治委員。
紅29軍成立後,陳淺倫和李艮為部隊建設嘔心瀝血,處處吃苦在先,享受在後,以身作則,與戰士們生死與共、同甘共苦,從而使部隊的軍政素質有顯著提高。在他的指揮下,紅29軍以劣等裝備和少數兵力,同敵人進行大小戰鬥20余次,以機動靈活的遊擊戰術,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使馬兒岩為中心的遊擊根據地,迅速擴大到400平方公里,牽制了國民黨軍一個師的兵力,對紅四方面軍在川北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1933年4月1日,紅29軍軍部在馬兒岩遭敵包圍,陳淺倫指揮部隊奮勇突圍,因寡不敵眾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折磨,大義凜然。6日,陳淺倫在磨子坪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27歲。
1985年,陳淺倫故居被西鄉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被漢中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清明、烈士紀念日都會有大批學生和幹部群眾前來紀念。
《光明日報》( 2018年08月25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