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

2018-09-05 13:0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團結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圍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民族團結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民族團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了新時代加強民族團結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為引領全國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維護民族團結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只要我們牢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勢力可以挑撥我們的民族關係,我們的民族團結統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黨對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領導,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決定的。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康。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民族團結,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始終能夠根據我國國情和民族關係領域出現的新情況,與時俱進地完善民族工作指導思想和政策體系,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民族團結之路。新時代民族團結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亟待妥善處理應對。為此,必須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加強民族團結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推進。要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培養使用“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場特別清醒、維護民族團結的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的感情特別真誠”的好幹部。要把加強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統籌起來,使之成為富裕一方、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堅強戰鬥堡壘。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維護民族團結的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民族團結,根本在於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關鍵是幫助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長期探索形成的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維護民族平等團結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國家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基礎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幫助支援自治地方解決好本地方的特殊問題。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落實好,幫助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改善民生,讓各族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是不斷推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完善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要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新趨勢,強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調動各方積極性,緊扣民生抓發展,縮小差距,補齊短板,著力解決好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夯實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

  堅持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是維護民族團結的基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只有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各族群眾自覺按法律辦事,民族團結才有保障,民族關係才會牢固”。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是全面依法治國在民族工作領域的集中體現,深刻體現了法治文明的時代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民族團結的能力,在法治軌道上統籌力量、平衡利益、調節關係、規範行為,確保民族團結在新時代社會的深刻變革中不斷得以鞏固和強化。具體來說,一是要建立完備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良法是善治的基礎,“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品質”。新時代的民族事務治理,要堅持立法先行,加強民族工作法律法規建設,充分發揮立法對民族團結的引領和保障作用。二是要建立高效的民族法治實施體系。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要推進嚴格執法,在黨的領導下把全面貫徹實施民族法律法規提高到一個新水準。三是要建立嚴密的民族法治監督體系。要搞好對民族法律法規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以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為契機,形成科學有效的民族法治監督體系,推進相關工作規範化、程式化和制度化。四是要建立公正的民族權益保障體系。切實做到尊重和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堅持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視。五是要建立廣泛的民族法治宣傳教育體系。要採取有力措施,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創新宣傳教育的形式和載體,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保障民族團結的基礎性工作來對待。

  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民族團結,基礎在於搞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維護民族團結,要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但民族情感有時是超越物質利益的,思想意識同樣重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維護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廣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統一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使各族人民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能擁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要順應新時代民族關係發展的新趨勢,開展各種形式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各民族成員自然而然地接近,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要切實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作者:陳蒙,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建設視域下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原理、實踐經驗與現實挑戰”課題組成員、中南民族大學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