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全面打響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農膜回收,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近年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紮實推進,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經構建,一批樣板模式顯現出來,農業發展方式更綠了。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誌性戰役之一,農業農村部提出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糞便、秸稈、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
這場戰役究竟要怎麼打?記者近日採訪了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勳,安徽省迴圈經濟研究院院長季昆森,解讀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化肥農藥零增長提前3年實現,已啟動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
記者:近年來農業農村污染防治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廖西元:農業農村部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擺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2015年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提出到2020年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2017年,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啟動實施了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農膜回收和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
近年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紮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經構建起來,一批樣板模式顯現出來,農業發展方式更綠了。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化肥農藥零增長提前3年實現。規模化養殖污染防治有序推進,以農村能源和有機肥為主要方向的資源化利用產業日益壯大。秸稈農用為主、多元發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農膜回收體系和制約化能力不斷加強。
記者:科學監測、摸清情況是防污治污的基礎。目前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正在進行,農業生產地域廣、差別大,如何實現有效的污染監測?
廖西元:農業源污染監測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有利於全面掌握我國農業污染現狀,準確判斷當前農業環境形勢,是督促和引導各地區推進農業污染防治工作的指示器和風向標。在2007年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基礎上,我們構建了全國農田面源污染國控監測網路,開展長期監測。結果顯示,2013年以來農田總磷排放量開始下降,總氮排放量趨穩。
目前農業農村部按照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總體安排和要求,啟動了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下一步要全面推進普查,獲取農業生產活動基礎數據,建立農業污染源資料檔案,完善農業污染源資訊數據庫和監測管理平臺。
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主要用於農村能源、農用有機肥
記者:2016年12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問題。農業農村部去年專門啟動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這一行動目前進展如何?
王俊勳:一年多來,農業農村部堅持政府支援、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以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就地就近用於農村能源、農用有機肥為主要使用方向,力爭“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大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舉措:
完善制度安排。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明確環評制度、監管制度、屬地管理責任制度、規模化養殖場主體責任制度、績效評價考核制度和種養迴圈發展機制。
推進大縣治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的支援下,目前已支援300個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選擇了北京、天津、江蘇、浙江這4省市整省推進,石家莊市、駐馬店市、襄陽市等5個地級市整市推進。
促進末端利用。在肥料化利用方面,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支援果菜茶核心產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使用畜禽糞污為主要原料的有機肥。在能源化利用方面,支援建設規模化天然氣和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500多個。
創新監管手段。建立畜禽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資訊系統,實現畜牧大縣、規模養殖場監管全覆蓋,對大型規模養殖場實行線上監管。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聯合生態環境部,對省級人民政府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開展考核,推動省、市、縣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提高認識、有的放矢,改變以往治污重城市輕農村、重點源輕面源的現象
記者:目前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存在哪些難點?
季昆森:防治農業農村污染須進一步提高各地各部門的認識,有的放矢。以往各地在治污上存在範圍上重城市、輕農村,模式上重點源、輕面源的現象。儘管農村人口密度相對小,環境容量相對大,但農業面源污染所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同時,我國地域廣闊,各地農村面源污染種類、程度等情況千差萬別,防治污染需摸清這些面源污染的現狀,制定相應的分類管理制度,補齊治理技術、資金、人才短板。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乍一看是農業上的一個局部問題,實際上關乎現代農業全局發展。養殖業本身不夠“綠”,就無法給土壤提供足夠的有機質,來防止土壤板結。有的地方因擔心農村面源污染,一味限制生豬等養殖業發展,但缺乏有機肥,過量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減少,影響農產品品質。
在發展畜禽養殖業的過程中,推行迴圈農業,不僅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化害為利。實現產業良性迴圈發展,不能發展種植業的只管種植、發展養殖業的只管養殖,也不能簡單地農牧結合、種養結合,而是要基於某一生產區域,考慮種植面積和養殖規模,協調發展各項產業,做到平衡配套、聯動發展。
加快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著力實施好農業綠色發展重大行動
記者:接下來應該怎樣全面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
季昆森: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佈,強調“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怎樣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根據我們的研究和實踐經驗,建議將發展多功能大迴圈農業作為一個長期方向。迴圈農業不僅是種養業的迴圈,而且應做到種植業、養殖業、微生物產業、加工業、行銷業、旅遊業之間的聯動和融合。必須打破產業、學科之間相互分割的障礙,形成多產業的相互迴圈,產生疊加融合的放大效應。
廖西元: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重點要抓好以下工作:
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包括農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制度體系、多元環保投入制度體系等。
著力實施好農業綠色發展重大行動。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是解決農業農村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要強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秸稈地膜綜合利用等。
穩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加強優化村莊規劃管理,加大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推進廁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發揮好村級組織作用,建立長效機制。
大力推動農業資源養護。加快發展節水農業,加強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強化農業生物資源保護。
顯著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科技創新是破解環境污染和資源約束的關鍵。依託以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東北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等為方向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開展產學研企聯合攻關,促進產業與環境科技問題一體化解決,並推介一批優質安全、節本增效、綠色環保的典型技術模式。(記者 鬱靜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