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背後的經濟向好信號
特約評論員/王石川
“一口榨菜一口二鍋頭,騎著摩拜遛一遛,購物用‘9塊9包郵’。”這個夏天,“消費降級”成了一個新詞彙。消費領域究竟在升級還是降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表示,“消費降級”的說法有失偏頗。當前市場出現部分大眾化商品銷售較好的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消費升級的新趨勢。
有不少業內人士分析稱,無論是二鍋頭還是榨菜抑或是團購與共用單車,它們中任何一種產品的銷量提高都不足以成為“消費降級”的注解。消費者具有多樣化的消費訴求與表達,其消費標的既有代表身份的奢侈品,也有實惠耐用的低價商品。評判消費升級,既要看消費內容,還要看消費方式,比如多樣化電商的發展,帶動了網路消費群體的擴大,滿足了中小城市和鄉村新的消費群體的購買需求;更要看消費觀念和消費心態,共用經濟等新的消費形式,反映出消費者更加理性、推崇綠色環保的消費趨勢。
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消費話題日漸升溫,升級為公共話題,是由於大眾關心消費領域中的風吹草動,關心國計民生,關心經濟發展走勢,更關心自己的“錢袋子”、“菜籃子”、“米袋子”。如何提振老百姓的信心,讓全社會對未來更有穩定預期,顯得尤為重要。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其中提出“六個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穩預期”,名列其中,引人遐想。
如何穩預期?檢視近年來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很容易感受到頂層設計正在密集發力,制度安排正在連番發力。比如,9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幹貨頗多,一一對應民意訴求。從確定落實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配套措施,為廣大群眾減負,到決定完善政策確保創投基金稅負總體不增,再到部署打造“雙創”升級版,增強帶動就業能力、科技創新力和產業發展活力……落點明確,就是要“引導社會預期向好”。
8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呼應民意,以制度善意提振公眾預期。從部署進一步推進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落地見效,到決定擴大基本醫保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範圍,便利群眾就近就醫,莫不如此。企業興,就業穩,一個細節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降低融資成本。合理確定小微企業貸款期限、還款方式,縮短貸款審批週期,適當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特別是建立金融機構績效考核與小微信貸投放掛鉤的激勵機制。制度設計一旦從紙面落到地面,直接受惠的是小微企業,而這對擴大就業池顯然大有裨益。
老百姓有沒有明確可感的獲得感,或者說究竟有多大獲得感,往往取決於有無善治,取決於制度激勵是否到位。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讓老百姓就業更穩,讓企業發展更康健,讓社會發展態勢向好。當制度善意不斷疊加,民眾就能更踏實,對未來更有良好期待。
據海關日前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4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9.1%。其中,出口10.34萬億元,增長5.4%;進口9.09萬億元,增長13.7%;貿易順差1.25萬億元,收窄31.3%。應該說,在中美經貿摩擦的背景中,有此鮮亮數字,實屬不易。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在9月6日上午舉行的促進民間投資有關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民間投資的內生動力比較強,有望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如此種種,皆說明我們有能力應對挑戰,也有責任化危為機。
梳理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就能明白一個很基本的事實,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一再強調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從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走綠色迴圈低碳發展之路,再到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我們有信心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表示:“今後我們只能更進一步嚴控政府‘三公’經費,為群眾、企業多減稅、多讓利。我多次說過,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這一表述,激蕩人心,對民眾信心的提升、對企業發展的推動、對全社會向好都有積極效果。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透視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我們仍有底氣說,我們仍然有條件有能力應對挑戰,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一方面,既要看到當前中國經濟穩中有變,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另一方面也應看到我們有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底子、總結的經驗。只要落實中央部署,精準施策,形成政策合力,中國經濟就能別有洞天,我們對未來就更有預期。(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