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大棒將傷及自身
美國時間9月17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進一步加碼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關稅。其措施分為三步:第一步是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于9月24日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產品徵收10%的關稅;第二步是于2019年1月1日,將該關稅稅率提升至25%;第三步,若中國針對美國農業和其他產業採取反制措施,美國將繼續針對從中國進口的另外2670億美元產品徵稅。
美國強硬對華施壓,意在獲取更多政治砝碼,以此為杠桿撬動中國開放市場。然而貿易戰中沒有贏家,這種措施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將對美國經濟產生諸多負面影響。
首先,加徵關稅無疑將增加美國消費者的負擔。早在8月2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聽證會上,參會的絕大多數美國企業代表認為,美國企業和美國人的生活將會受到該關稅措施的嚴重衝擊。為期六天的聽證會上,高達95%的企業代表反對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此前,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500億美元商品徵稅,目標主要集中在中國製造機械和電子零部件等對美國消費者影響有限的行業,但2000美元商品的徵稅清單則包括許多零售產品,包括電器、輪胎、自行車、嬰兒床等,會直接影響美國消費者。
其次,單邊手段無異於給美國經濟“潑冷水”。加徵關稅,讓與貿易政策相關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最終會對企業信心和投資支出產生負面影響。企業投資下降、消費者支出減少使得需求減少,可能促使其他國家推出更多貿易壁壘,從而形成保護主義不斷上升和經濟增長放緩的惡性迴圈。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創始人、前任主席愛德溫·福伊爾納認為,特朗普降低稅收和放鬆監管正為美國經濟創造急需的推動力,然而貿易保護主義卻是在“單腳點剎車”。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杜大偉認為,貿易保護主義不會改善中美間貿易失衡問題,加徵關稅在世界上造成不確定性。
第三,關稅措施將打擊美國企業依賴的全球供應鏈。許多美國企業依靠低貿易壁壘建立國際供應鏈,從而降低成本。企業若想調整供應鏈一般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因此美國及其亞洲盟國的企業勢必會受到極大波及。從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數據看,此次關稅清單中電腦和電子產品中,將受影響的中國廠商僅佔14%,但受到波及的供應鏈上的其他國家將高達86%;其他製造業如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及零部件等,供應鏈上的其他國家受衝擊更嚴重。
最後,陷入中美貿易衝突的美國企業未必會回歸美國。美國大規模開徵關稅的另一個目的是促使美國製造業回流,讓害怕捲入中美不斷升級的貿易衝突中的美國企業,把工廠帶回美國。然而,中國提供的供應鏈規模和物流能力不能被快速取代,也不是此次貿易措施所能封鎖的。一方面,在中國有完備的配套產業集群,向其他國家轉移產能成本過高。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消費能力的提升,中國市場更富彈性和吸引力,美國企業來華投資,不再僅是偏好中國生產成本低,而更在意貼近消費市場端。從美國商會的調查數據來看,在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中,將有74.3%的美國企業受到影響,而在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的反制措施中,將有67.6%的美國企業受到波及,這包括利潤虧損、生產成本提高,市場對產品需求降低等。儘管如此,68.7%的美國企業仍將保持在華投資。而因中美貿易衝突,考慮調整供應鏈的企業中,有30.9%美國企業準備撤離美國本土,有30.2%的美國企業準備遷出中國,然而遷出中國的美國企業並非回歸美國,其次優選擇將是遷往東南亞和印度。(馬雪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