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進鄉村振興的行動指南

2018-09-27 12:1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推進鄉村振興的行動指南——解讀鄉村振興戰略首個五年規劃亮點

  新華社記者董峻、安蓓

  新華社26日受權播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年規劃,是統籌謀劃和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的行動綱領。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採訪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權威專家進行解讀。

  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20字總要求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規劃圍繞這一總要求,明確了階段性重點任務。

  在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要舉措,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援保護制度。同時,通過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

  在促進鄉村生態宜居方面,提出強化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實現農業綠色發展,並確定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在促進鄉村鄉風文明方面,提出傳承發展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設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鄉村,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在促進鄉村治理有效方面,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在促進鄉村生活富裕方面,提出加快補齊農村民生短板,如在改善農村交通物流設施條件、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網路建設、拓寬轉移就業渠道,以及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都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說,把鄉村振興擺上優先位置,必須堅持規劃先行,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理念,在產業發展、人口佈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方面,因地制宜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方案,做到鄉村振興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搞建設。

  系統解決鄉村振興“人、地、錢”難題

  圍繞鄉村振興“人、地、錢”等要素供給,規劃部署了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加大金融支農力度等方面的具體任務。

  “鄉村振興要真刀真槍地幹,就離不開真金白銀地投。補上鄉村建設發展的多年欠賬,光靠農村農民自身力量遠遠不夠。”韓長賦說,“把鄉村振興擺上優先位置,必須下決心調整城鄉要素配置結構,建立健全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

  他強調,當前要抓緊研究制定、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提高用於“三農”比例的政策文件,推動將跨省域補充耕地指標交易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省域調劑所得收益,全部用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廣開投融資渠道,引導撬動各類社會資本投向農村。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馬曉河說,解決“人”的問題,關鍵要推動兩類人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一類是農業轉移人口,圍繞推進市民化“降門檻”,讓有意願、有能力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另一類是鄉村人才,既在“育”上下功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一大批鄉村本土人才,也要在“引”上做文章,鼓勵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

  重中之重是壯大鄉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所長黃漢權說,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規劃對此設置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等5個指標。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未來一段時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仍需要保持在6億噸以上。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到2020年達到60%,2022年達到61.5%。未來5年國家將持續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農業勞動生產率——到2020年增至每人4.7萬元、2022年再增至5.5萬元。

  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到2020年提高到2.4,2022年提高到2.5。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到2020年增至28億人次,2022年再增至32億人次。

  韓長賦強調,要按照農業高品質發展要求,繼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鄉村旅遊、休閒康養、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要堅持將鄉村產業放在鄉鎮和村,把產生的效益、解決的就業、獲得的收入留在農村,真正讓農業就地增值、農民就近增收。

  分類推進4類村莊不搞一刀切

  根據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規劃將村莊劃分為集聚提升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特色保護類村莊和搬遷撤並類村莊4種不同類型,並明確要分類推進,不搞一刀切。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說,集聚提升類村莊是指現有規模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將存續的一般村莊,是鄉村類型的大多數,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突破區。

  城郊融合類村莊,積極承接城市人口疏解和功能外溢,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另一方面加快推動與城鎮水、電、路、資訊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促進城鎮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農村流動。

  特色保護類村莊的重點是把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與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統一起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類村莊將加強傳統村落整體風貌保護,並在保護基礎上進行適度開發,適度發展特色旅遊業。

  搬遷撤並類村莊是指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以及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禁止開發地區的鄉村和因國家大型工程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這類村莊要解決好易地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區。

  “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村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不能盲目超前發展,不搞齊步走。”徐林強調。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