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看吉林】中車長客嚴把品質關:“中國高鐵永遠在路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長春10月17日訊(記者 臧夢雅)10月16日,“改革開放看吉林”網路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吉林長春,探訪了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車長客)前身為長春客車廠,始建於1954年,是國家“一五”期間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公司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鐵路客車和城市軌道車輛的研發、製造和出口基地,目前具備年產180-200列輛動車組、4000輛城鐵車、600輛普通鐵路客車的新造能力,以及年檢修300列動車組及1000輛普通鐵路客車的檢修能力,並正在積極拓展城鐵車檢修以及運維服務業務。截止2017年底,中車長客在世界各地擁有17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7個研發中心,累計生產各類軌道客車產品4萬餘輛,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簽約額120億美元。
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採訪隊伍來到中車長客的裝配車間,這裡正在進行復興號高鐵列車的裝配工作。中車長客負責人提到,全國有近40%的高鐵列車都在這裡生產,因此品質是第一位的。復興號是具有完全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列車,在品質控制上有364道工序。其中有一部分是“要臉”的工序,包括外觀、整齊度等。另一部分就是“要命”的工序,這就必須要嚴格品質把關。
據其介紹,在這些工序中有79道工序是關鍵工序,需要採取三個措施來保證品質:第一個措施是雙人製作業,即在操作中有一道紅線和一道綠線,紅線做完綠線再檢查,沒有問題劃上綠線才可以繼續;第二個是實名製作業,即每一個人做完之後打上自己的二維碼標簽,因為不僅要保證品質,還有後續的檢修;第三個措施是全部採取影像化作業,在工人作業時專門有人記錄拍攝下來,方便出現問題時可追溯追查,實時影像也能成為管理環節上的“眼睛”,防止作業的隨意性。
另外,負責人還提到,公司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積極倡導工匠精神和優先意識,尤其是車電工作業。作為整個高鐵的“神經系統”,全列車一共有19726條線,這就要求車電工在整個裝配過程中不能出任何的錯誤。
裝配高鐵列車鋼結構時使用的機械加工精度非常高,可以加工核潛艇的螺旋槳,以及導彈殼體等,工人在加工鋼結構時,要確保生產完的各片鋼結構合起來誤差不超過五毫米。負責人強調,只有生產的鋼結構精確,才能確保下個工序也精確。
在探訪過程中,中車長客的負責人幾次強調“中國高鐵永遠在路上“。他表示,一定要保證品質,寧可承擔罰款,也不能隨意上線。中國高鐵品質的建設要精益求精,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