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強化落實的“中間一公里”(一線視角·破除督查檢查考核中的形式主義①)

2018-10-23 11:0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減少對基層的‘打擾’,能讓大家騰出更多時間抓工作抓實效”“期待這個深得人心的政策,能得到很好的落實”……近日,中辦印發《關於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在基層幹部中引來熱烈反響。督查檢查考核工作中的形式主義是怎麼出現的?如何使內部監督工作少一些花拳繡腿,多一些真刀真槍?我們請記者結合在各地採訪調研的經歷,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析,以期讓督查檢查考核更加務實有效。

  ——編 者

  作為一種內部監督手段,督查檢查考核是督促落實、改進作風、激發作為、評價幹部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一些督查考核的激勵擔當、鞭策落實的指揮棒越用越靈。作用值得肯定,問題也需正視。比如,剛部署就考核,甚至倒回去考核沒出臺規定之前的內容;上級要看臺賬,就先做得漂亮,等檢查過後再說幹活的事;一年中大半時間都在準備、迎接、陪同檢查……諸如此類的案例,在不少地方都能看到。

  “變了味兒”的督查檢查考核,讓基層幹部群眾應接不暇、不堪重負。試想,剛剛開會發文部署工作,沒幾天接著就搞各種督查檢查,等於變相倒逼基層在工作和材料中注水;今天這個部門考核要求這樣整改,明天又來一個檢查團要求那樣改,基層幹部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很容易不了了之。基層幹部說“督查檢查考核的人比抓落實的人還多”,還只是一種直觀的感受,如果造成“以督查檢查考核代替落實”的問題,就更要重視了。

  督查檢查考核,其意本來是破除形式主義、改進工作促進落實。然而,這方面工作如果也浮在表面,重痕跡、輕實績,基層就難免以形式主義應對形式主義。緊盯開了幾次會、做了多少記錄、寫了多少工作日誌,要求基層幹部每天通過APP打卡、上傳照片,證明在一線現場,方方面面都這樣要求,就容易出現新的形式主義怪象:有縣直部門應對考核,準備的材料摞起來比人都高,一年的文印費要花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一些地方製作推拉式展板,哪個部門來檢查,就推出對應的展板;有的縣為應對名目繁多的“材料式檢查”,不惜為每個鄉鎮配兩名資訊採集員,專門製作各種表格。表面文章淩空蹈虛,方針政策也就在虛晃一槍中落空了。

  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濫,與“中間一公里”失責失位有很大關係。一些地方貫徹中央政策時當起甩手掌櫃,照搬照抄上級要求,把落實一股腦“甩”給基層,往往自己沒有統籌設計好,又不考慮基層實際,卻急於出成果、見成效。督查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幫助基層發現問題、排除障礙、推動落實,特別是找到阻礙落實的關鍵環節,而不是為了製造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數字政績”“材料政績”。說到底,只有“中間一公里”強化制度執行、政策落實時的責任擔當,把諸如制定具體配套措施、加強業務指導等做到位,才能既為基層“減負”,也給督查檢查考核“減壓”。

  工作重在實幹,幹部重在實績,指揮棒也要“舞”得實在。基層幹得好不好,幹部是勤還是懶,老百姓有沒有獲得感、幸福感,不該由材料說了算,也不能只聽彙報、看展板,服務對象最有發言權。應該深入基層,多看多問,直接聽聽百姓的評判。中辦已經發出通知,為此類問題體檢號脈,下一步最重要的是結合實際不折不扣地執行。擠乾水分、糾正問題,讓督查檢查考核工作回到正軌,各項具體工作才能輕裝前進,落到實處。

  (作者為本報地方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3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