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安倍率“史上最強”代表團訪華 表示把日中關係推上新階段

2018-10-25 09:3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今天抵達北京,開始他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適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安倍有意在此訪中把兩國關係提升至“新階段”,並將“直接邀請中國國家領導人儘快訪日”。當日本自衛隊的軍艦準備恢復與中國海軍互訪、日本動物園盼著中國大熊貓再次落戶之時,國際媒體最關注的還是“美國總統的貿易保護主義如何刺激東京和北京發展更緊密的關係”。看到安倍首相率領數百名日本商界領袖浩浩蕩蕩訪華,正在遊說日本政府簽署在貿易上孤立中國的“毒丸條款”的華盛頓人士,可能是會感到一些失落的。

  “把日中關係推上新階段”

  自2011年12月時任首相野田佳彥訪華以來,除參加國際會議,這是日本首相近7年來首次實現對中國的正式訪問。據日本外務省介紹,安倍訪華行程將持續至27日。25日抵達北京後,他將出席《日中和平友好條約》40週年紀念儀式。26日上午,安倍將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會談,擬就設立有關尖端技術領域合作的“創新對話”以及規定海難事故時合作的《日中海上搜救協定》等達成協定。26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見安倍,雙方除了確認切實履行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決議、實現朝鮮無核化外,還將就“圍繞釣魚島問題持續緊張的東海局勢”展開磋商。在北京逗留期間,安倍還將訪問北京大學,呼籲促進兩國青少年的活躍交流。日中企業界人士將就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在第三國開發基礎設施等數十個合作項目交換備忘錄。

  24日,安倍晉三訪華前在施政演說中表達了開展“戰後日本外交總決算”的決心,強調與中國將“積累首腦互訪,把關係推上新階段”。安倍稱,日中兩國“對地區和平與繁榮有重大責任”,並表示將在商務和體育等“所有領域”加強交流。關於自由貿易,安倍強調早日談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與包括中國、印度等亞洲各國合作,進一步發展自由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安倍首相訪華期間將與中方領導人就改善發展中日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這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訪華,也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這樣一個重要節點”,“我們希望在這樣重要的時間節點,雙方能夠承前啟後,再次確認雙方互為合作夥伴而不是對手,互視對方為機遇而不是挑戰的共識,共同努力把中日關係改善好、發展好,深化兩國在各領域的互利共贏合作”。

  “中日因為貿易戰更加團結”

  日本首相時隔7年訪華,引起外媒的高度關注。“隨著安倍訪華,緊張的中日關係開始改善”,美國CNBC網站24日稱,他將率領“史上最強陣容”的代表團,包括數百名對中國機會“如饑似渴”的商界人士,“儘管日本與美國和歐盟一樣對中國的經濟和商業活動存在擔心”。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的專家高魯薩曼表示,雖然安倍已經懂得如何親近特朗普,但他最擔心的是與特朗普的親近只能帶來“短暫的安穩”,而非長久之策。

  《澳大利亞人報》24日稱,安倍訪問中國,希望日中關係改善,建立新的經濟夥伴關係。這是2011年至今首度有日本首相出訪中國,也是2012年就釣魚島主權問題發生爭執後,兩國多年來修復關係過程中的一環。兩國領導人2014年曾在一場峰會的會場邊見面,但氣氛尷尬,此後雙方開始進行部長級訪問,態度也逐漸軟化。

  彭博社24日發表題為“對特朗普的擔心使得中日這對競爭對手走到一起”的文章,專門找了4張2014年至2018年間習近平與安倍在不同國際場合的合影,圖片說明是:中日領導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溫暖”。

  英國《衛報》24日稱,安倍訪華時可能會跳過歷史和領土爭端,將重點放在兩國經濟合作上。中國希望從日本獲得更多投資,而日本也急於避免其出口型經濟因為貿易戰受傷。一名匿名日本官員表示,“我們不希望美中貿易摩擦傷害國際體系。”不過,率領500多人商業代表團訪華的安倍,必須確保中日經濟關係緩和不會刺激特朗普,後者已經對日本鋼鋁加稅,並威脅對日本汽車及其零部件下手。

  “中日可能因為美國打貿易戰而更加團結”,法新社24日引用美國緬因大學專家費卡西的話說,“就這一點來說,他們確實站在同一陣線。如果日本因為經濟機會減少與美國漸行漸遠,有可能與中國建立更緊密關係”。

  “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讓中日和解之手握到一起”,《韓國日報》24日稱,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日兩國,以經濟合作為先導,開始改善雙邊關係。考慮到此前美國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一直將美日同盟作為棋子,此次中日關係改善勢必對東北亞局勢產生不小的影響。雖然目前中日之間仍存在外交和安保矛盾,但兩國突然迅速拉近關係的背景仍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看到中日回到經濟蜜月,美國也趕緊緩和與俄羅斯的衝突”,韓國《首爾新聞》24日報道稱,正當有評論認為中美可能進入“新冷戰”時代時,中國和日本、美國和俄羅斯卻分別進行首腦會談強化合作,這實際上是在中美競爭大格局中,大國合縱聯橫的一種表現。

  “一次訪問無法卸掉所有包袱”

  當然,正如英國《衛報》24日所說,“沒有理由認為,安倍用一次訪問可以卸掉累積在中日關係中的所有包袱”。《西日本新聞》24日稱,日中兩國政府希望通過安倍此次正式訪問中國取得一些成果,形成信賴關係,實現首腦互訪外交。但由於還存在朝鮮、釣魚島等難題,在美中貿易摩擦激化的背景下,今後的抉擇並非易事,安倍將被迫在美中之間保持平衡。

  日本靜岡縣立大學教授諏訪一幸24日對法新社表示,中日領導人此次可能會避開兩國關係中比較棘手的議題,“任何一方都不會做出妥協。這段關係同時含有合作和對抗的成分,這是不會變的”。日本北海道大學政治係教授遠藤幹24日對英國廣播公司表示,中日加強合作是因為美國“越來越不可靠”, 日本要同時在中美間遊走“很困難”,美國此前對中日互換貨幣協議表達過不滿,如果中美衝突今後升級,日本將更難靠近中國。

  “雖然兩國關係開始變暖,但仍很脆弱”,俄羅斯《獨立報》24日引用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基斯塔諾夫的話說,安倍長期以來一直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這是他的外交政策目標之一,但兩國最深層的矛盾並沒有消失。除了東海島嶼爭端外,一艘日本潛艇不久前還前往南海地區演習。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高洪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本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日本政府和民間都主張開放自由的國際貿易,而不是保護主義。中日關係的此番改善,正是基於在這一點上的共識和利益共同點。當然,某些國家並不樂見中日關係迅速改善,特別是在國際局勢非常複雜的情況下,某些大國要搞單邊主義路線,要和中國打貿易戰、遏制中國,它不樂見中國和其他國家關係相處得順暢。“我的觀點是,中日關係的改善符合兩國民眾的長遠利益,也符合地區的繁榮發展,兩國作為世界經濟排名第二第三的大國,如能和睦相處,對全球對世界經濟都是好事”。【環球時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劉軍國 任重 王偉 柳玉鵬 環球時報記者 高穎】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