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人”心無旁騖創業創新 ——上海支援民營企業二十七條舉措招招務實
“三個100億”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降低“四項成本”,加大民營企業幫扶力度;做好“五個支撐”,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打破“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為民營企業發展騰出充足市場空間……上海迅速行動,出實招、放大招,解民營經濟之渴,暖民營企業之心。
11月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發佈《關於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活力 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27條舉措招招務實,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行動,是圍繞上海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鄭重宣示。
近年來,民營經濟成為上海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體現。企業數量佔比超過80%,新增就業佔比超過70%,貢獻1/3以上的稅收。今年上半年,新設民營企業佔上海新設企業總數比重達96.4%。
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這裡根深葉茂,和這座生機勃勃的城市共同成長。眼下的上海更加全力優化環境、全面深化改革、全心做好服務,將民營經濟打造成上海改革開放新高地、科技創新急先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說,全力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希望民營企業堅定發展信心、做優做強主業、持續推進創新,在上海蓬勃發展、不斷壯大。
為民營企業卸下包袱
在上海楊浦,聚集著7600余家民營中小型科技企業。作為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楊浦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一網通辦”,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楊浦老廠房轉型的空間優勢,打造類似長陽創谷等“老工業轉型+新經濟集聚”項目。
企業成長需要土壤和環境。楊浦的貼心問需、靠前服務就是上海的一個縮影。政府要當好“店小二”,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準,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年初啟動的大調研,上海各委辦局著重收集民營企業的痛點、呼聲。1月1日上線的“上海市企業服務雲”,在全國首創企業服務網購模式,面向全規模、全所有制、全生命週期的企業,提供精準的兜底式、全覆蓋服務。2017年,上海市政府成立服務企業聯席會議,將民營企業納入企業服務工作“一張圖”,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研究和推進解決民營經濟重大問題。
最新發佈的27條舉措,聚焦民營企業最為關切的服務保障、政策落實、環境營造等領域和環節,措施實、力度大,創新點多、解渴管用,讓民營企業卸下包袱,輕裝前進。
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等要素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內建成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90%的涉企審批事項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種種舉措都將實質性減輕企業負擔。
與此同時,進一步做精、做細、做實企業服務。上海正在梳理“產業地圖”,加強各區、重點區域產業精準佈局定位與政策配套服務,引導產業鏈企業集群集聚發展。
“暖心、定心、信心。”談及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上海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錶示,“我們滿懷信心預期,未來一系列‘有溫度、能感知’的改革舉措將陸續出臺,政策效應會進一步釋放,民營企業在政策上會有更多獲得感。”
關注民企成長中的煩惱
紓解“發展中的困難”,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關注“成長中的煩惱”。此次上海出臺的27條舉措中,“三個100億”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備受關注。
上海明確,加大流動性風險專項防範力度,建立規模為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對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前景的民營企業進行投入,增加產業龍頭、就業大戶、戰略新興產業等關鍵重點民營企業流動性。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實施“中小企業千家百億信用融資計劃”,為優質中小民營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100億元;加大融資擔保力度,逐步將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擴大至100億元,將擔保對象從中小企業擴大到民營大中型企業,提高擔保風險容忍度。
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可貴。在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方面,上海提出,加快推進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打破各類“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為民營企業發展騰出充足市場空間。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沈桂龍看來,上海民營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短板也很明顯,表現為“三少”,即民營企業數量少、知名民營企業少、民營企業家少。上海加大民營企業發展,首先要營造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提倡風險偏好的創新創業文化,同時更大力度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積極培育企業家精神,構建企業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沈桂龍認為,強調民營企業的平等,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不少法律法規和具體政策,要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自己人的感覺,關鍵在於真正讓民營企業在絕大部分產業進入方面有公平進入機會,在融資方面不存在隱形的差別化對待,政府採購方面能有平等的競標資格。
上海已經拿出實實在在的方案:全面開放民間投資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對各類投資主體一律同等對待,不得對民間投資設置附加條件;促進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合作發展,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民營資本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的比重;發揮政府採購支援作用,市級部門年度採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微民營企業採購,其中預留給小微企業的比例不低於60%。
一系列舉措,意在堅持不懈推動國資、民資、外資合作共生、共同發展,堅持不懈促進國資、民資、外資平等對待、一視同仁,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真正有“自己人”的感受,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走上更加廣闊的舞臺。
高品質發展是根本之道
一年來,商湯、小米、科大訊飛、網易等多家科技型企業相繼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毫無疑問,上海是科創企業最青睞和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眾多來自上海的民營企業活躍在創新創業的一線。聯影醫療、依圖科技、優刻得、喜馬拉雅等創新型民營企業涌現,流利說、嗶哩嗶哩等土生土長的上海企業赴美上市……
上海也清醒地認識到,龍頭型的民營企業數量還不多,亟待大力培育龍頭和骨幹企業,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拓展國內外市場,支援民營企業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為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創造條件,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信心在傳遞,活力在迸發。記者了解到,上海市浙江商會通過黨委會、會長會議等工作平臺,向會員們發出號召,在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上做表率,踏踏實實練好內功,聚焦實業、做精主業。
紮根浦東張江,從最早的球囊導管起步,到最新的靶向洗脫支架,以微創為代表的國產心臟支架,一步步從跟隨者成為全球引領者。借助中國的擴大開放政策,微創正逐步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在微創醫療董事長常兆華看來,民營企業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綿綿心勁,也需要“十五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跟隨國家發展的足跡,才能在創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實。
藏身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的一條小馬路,一家成立僅3年的人工智慧企業創造出多個“世界第一”,悄然引導著全球人工智慧港口落地應用領域的新標準。西井科技首席執行官譚黎敏說,最樸素的願望就是做點實實在在的事,“上海已有一批人工智慧企業,建議搭建人工智慧產業聯盟,發揮協同效應,集合成人工智慧‘艦隊’。”
“對中國民營企業而言,找到一條適合的、可行的創新路徑,抓住機遇,洞察隱性需求,實現差異化競爭,將掀起又一股創新潮流,構建起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巨大優勢。”君智諮詢競爭戰略專家姚榮君說。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劉志陽則強調,國內外經濟貿易影響因素日趨複雜,如何引導中國經濟體系有效發揮作用是關鍵。在上海舉辦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傳遞了民營經濟發展必須主動對接國外同場競爭的信號,加強創新投入,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方能實現高品質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