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輝煌60年 壯美新廣西】廣西玉林:環保倒逼“世界褲都”轉型升級

2018-12-04 15:3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近日,記者來到廣西玉林市福綿區的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只見各種載著物資的運輸車來回穿梭,工廠車間的工人有序地生產。

  玉林市福綿區素有“世界褲都”之譽,主要產品為牛仔系列服裝,高峰期年產牛仔褲上億條。但長期以來停留在低端水準。棉花變為服裝,需要經過紡紗、印染、織布、製衣、水洗等多道工序。縫紉成型的牛仔褲、休閒褲要用水泡洗後,才能出廠,而傳統的水洗過程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傳統的自建處理設施為分散治污模式,規模小、效率低,監管困難。面對產業困境,福綿區跳出傳統思維,以環境保護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解傳統產業環境要素制約。為此,該區關停了原有的20余家水洗廠,建設“節能環保產業園”,創新探索環境要素的供給側改革模式。通過規模效應實現對環境要素的低價優質供給,引領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拉動上下游產業快速集聚。

  “環保要素的優質供給推動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拉動上下游產業快速集聚。”玉林市福綿區委書記趙志剛說,玉林採取主動式精準招商模式,通過先行建設治污體系、統一供應水電氣熱、統一回收集中治污全新模式,有效地解決了污染物治理問題,支撐引導產業集群發展。

  對於各地水洗、印染等重污染服裝產業鏈企業來說,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產業園的出現如同一道曙光。玉林市穗鑫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李強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公司把在廣東深圳的印染廠搬到了福綿環保產業園,看中的正是環保產業園先進的治污能力。目前公司牛仔漿染環節引進國內外先進生產線,全面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將達到10億元。

  產業園通過大型公共處理中心處理各類污染物,統一向園區企業供給水電氣熱等生產資料,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治污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在環保和成本優勢下,東部地區大量紡織、印染、服裝加工企業被吸引入園,服裝設計、品牌渠道和商貿企業也紛紛跟進,形成服裝、機械製造、配件生產與表面處理、環保建材等產業集群發展的格局。目前,玉林(福綿)節能環保服裝產業園一期建成投產,21家入園企業實現竣工,35家企業開工建設。

  事實證明,福綿區首創環境要素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模式,不但破解了傳統產業環境要素制約的難題,讓一個瀕臨淘汰的產業起死回生、做大做強,還通過環保築巢,吸引上下游產業快速集聚,牽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與此同時,北流則在推進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在今年公佈的廣西第一批特色小鎮名單中,位於玉林的北流陶瓷小鎮榜上有名。這座坐落于北流民安日用陶瓷工業園的小鎮,秉承“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理念,在傳承中華陶瓷文化的基礎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陶瓷文化建設以及陶瓷技術研發機構建設三大板塊進行高標準規劃建設,努力打造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典範。

  園區內,一棟標著“陶瓷小鎮”的鐘樓及周邊富有特色的建築群格外引人注目,這裡便是北流陶瓷小鎮的核心區——三環陶瓷小鎮。這個由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打造的陶瓷產業集群,集高檔陶瓷生產平臺、陶瓷研發平臺、人才培養平臺、創業平臺和日用陶瓷貿易物流平臺于一體,規劃總投資30.8億元。公司董事長、總裁陳誠介紹說,截至今年5月,三環陶瓷小鎮的產品已銷往歐美亞各國,銷售額達8.7億元。

  聚焦服裝皮革、新材料等產業,玉林市正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工業發展新動能。朝公園式園區化方向發展,在工業領域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玉林市走出了一條生態工業經濟發展的可行之路。(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陳自林)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