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推動鄉村振興落地生根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會議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切實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著力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重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部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一年多來,這是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再部署再動員。
2018年,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三農”持續向好形勢進一步鞏固。“三農”向好首先是農業實現穩中有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糧食產量達到13158億斤,連續7年站穩在1.2萬億斤以上;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足,優質綠色農產品比重上升。同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村改革深入推進,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全面開展,農村“三塊地”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林業、供銷等領域改革穩步推進。
經過40年的改革發展,農業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還要看到,農業綜合效益不高、競爭力不強,農民收入水準較低、增收後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弱等問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突出短板。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必須毫不動搖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繼續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經濟形勢越複雜,越要穩住“三農”。當前,要實現農產品產得出、銷得好,讓消費者吃得安全放心,需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留住綠水青山,守住田園風光,從中挖掘金山銀山,需要加快轉變農業農村發展方式;要實現農民收入多元驅動、政策保障多途徑,需要深化農村各領域改革;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需要城鄉融合發展,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要堅持品質興農,全面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如今,我國農業生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2018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5%,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超過66%。以前主要強調解決“量”的問題,現在則更注重“質”的提升。這就必須把提高供給品質和效率作為發展的主攻方向。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創新生產方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要堅持城鄉融合,全面改善農村發展面貌。隨著投入的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正在實現從“有”向“優”的轉變。目前,仍有約6億人常年居住在農村,把農村建設成幸福美好家園,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任務。對此,必須堅持“軟體”“硬體”一起抓,讓農村的基礎建設、民生保障跟上時代。要改善鄉村水電路氣房,加大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投入,建立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推動更多資本投向農村。
要堅持農民主體,全面提升農民發展能力。目前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已達到1500萬人,佔農村實用人才的75%。2018年培育職業農民超過100萬人,現代農業的“主力軍”不斷壯大。今後必須要把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放在重要位置,把農民的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撐。既要立足於本土,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能人,也要築巢引鳳,鼓勵社會各界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