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2019-01-12 14:21:0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原標題: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有機統一,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實踐是理論之源,理論創新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徵。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重要的理論品格,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是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恩格斯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馬克思主義不是封閉的教條,能與各國實際相融合、能隨實踐發展而發展。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制定出適合本國國情的路線、綱領、方針、政策,並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加以調整,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煥發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當代中國正經歷我國歷史上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與實踐創新。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理論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準確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長期建設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準確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變革。國際國內形勢、社會主要矛盾、發展動力、發展目標等的深刻變化,都要求我們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不斷以創新的理論形態指導實踐發展。

  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中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當代中國的實踐變革為理論創新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習主席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我們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守正出新、博採眾長,聚焦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我們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能力,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時代是思想之母,理論創新著眼不斷回答時代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

  理論只有在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中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我們要站在時代前沿,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我們黨歷來注重在回應時代課題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中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回答“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中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回答“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中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在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黨每一次重大理論創新,都是對時代課題的直接回應,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勇氣、理論自覺和創新精神。

  新時代、新矛盾、新挑戰需要我們在理論上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我們要解決的不僅有發展的問題,還有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面對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轉型加快、利益格局分化、國際秩序深刻變革等新形勢,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推出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理論創新成果。習主席強調,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只有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歷史脈絡、推動理論創新。

  在回答時代之問中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代我們要回答的首要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深刻把握國際環境的大變革大調整大變局,深刻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站上的新起點,深刻把握我們黨執政環境和現實條件發生的新變化,深刻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新情況,深刻把握“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提出的新使命,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推動黨的理論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必須在實踐中深刻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

  人民是創新主體,理論創新始終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

  理論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瞭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

  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我們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作為理論創新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邏輯起點,使理論創新植根於人民群眾的根本需求、融入人民群眾的美好嚮往、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既通過提出並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又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

  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習主席指出,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今天,掌握著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展現出氣壯山河的偉大力量。我們要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從人民的發展要求和實踐創造中完善政策主張、獲取前進動力、汲取改革智慧,推動黨的理論不斷創新發展。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讓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讓掌握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改革的每一步都對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應著切切實實的民生紅利。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推進人民群眾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急所盼,讓人民共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增強理論創新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