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防結合 有謀有策(誠信建設萬里行)
6分20秒,止付凍結完成
2018年12月8日
17點26分,陜西反詐騙中心電話響起:西安市民白某17時20分被人冒充微信客服騙走20180元。民警接報後立即在系統生成情況說明,並上傳于反詐平臺
28分30秒,民警核對上報資訊,將緊急止付任務推送銀行
30分45秒,銀行完成資金流查詢
31分50秒,銀行對涉案銀行卡進行止付凍結
32分20秒,止付凍結操作完成
“用時6分20秒,卡內餘額37074元。”直到止付成功,負責應急處置的民警才松了口氣。隨即一張《西公凍〔2018〕××號的凍結通知書》,及時到達銀行系統後臺,受害人的被騙資金得以保全並由銀行渠道原路返還。
2016年7月,陜西成立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資訊中心(簡稱“反詐中心”),公安機關聯合電信運營商、銀行、網際網路企業等,實現提前預警干預、及時止付凍結資金等,打造針對各類騙局的創新聯動協作、打防結合機制。
在過去,警方查詢核實,需要跑銀行、運營商,遇到外地的銀行卡,還要出差,一圈折騰下來,騙子早把資金轉移了。“現在可大不一樣了!”陜西省公安廳反詐中心民警羅紅強介紹,三大基礎運營商、多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入駐反詐中心合署辦公,同時與未入駐的20多家商業銀行建成專線聯絡機制,實現了一站式緊急止付、快速凍結。反詐中心成立以來,止付涉案資金3.718億元,凍結資金5.873億元。
“接到報警後的30分鐘,是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的黃金時間。” 陜西省公安廳刑偵局偵查一處處長孫劍說,然而,一些受害者被騙後過了很久才報案,這往往貽誤了最佳時間。很多騙子正是抓住這一點,用各種手段反覆干擾受害者的判斷。
“我們堅持以防為主,加強防控體系建設,強化預警,提升群眾防範意識。”孫劍介紹,反詐中心建立了一套研判分析機制,可以線上線下聯動,聯繫社區民警和家屬對受害者進行現場提醒和勸阻。中心成立以來,共接收群眾諮詢2.3萬餘人次,發送預警11萬餘條。
去年4月,西安警方破獲了“3·13”系列釣魚網站詐騙案,犯罪分子通過網路招聘司機,由司機載著偽基站到西安人員密集的地方群發短信,誘導受害者通過短信連結進入釣魚網站,並竊取其個人銀行卡號、密碼等資訊,實施盜刷。此後,犯罪分子通過電商平臺購買遊戲點卡再打折倒賣,或進行網路賭博等方式,實施洗錢套現。該團夥涉案400余起,涉案金額高達500余萬元。
“現在,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專業化、產業化、分工化特徵日趨明顯。這為警方打擊全鏈條犯罪設置了諸多障礙。”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長閻鴻分析,得益於反詐中心這一機制,警方能整合各類資訊資源,在預警防範過程中,對各類案件長期分析研判、總結經驗,從一個案件挖出一串,從個案偵破上升為對類案的全鏈條打擊。“3·13”大案的破獲就源於去年1月西安市反詐中心研判日常警情時發現的一條線索,最終“順藤摸瓜一鍋端”。
“資訊化時代,個人資訊洩露是大多數騙術得逞的重要原因。”陜西省公安廳刑偵局政委高寬寧認為,除了警方的強力打擊外,還需要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堵住個人資訊洩露的制度和監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