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裡,遇見“詩和遠方”——雲南旅遊順應遊客美好嚮往
新華社昆明1月22日電 題:來這裡,遇見“詩和遠方”——雲南旅遊順應遊客美好嚮往
新華社記者陳永強、姚兵
臨近春節,當你身處寒風凜冽中,卻從朋友圈刷出“詩和遠方”,你是否想起那句“別找我了,我要去雲南”?
這裡是令人嚮往的“旅遊天堂”。暖陽之下,滇池湖畔數萬隻紅嘴鷗與遊人共舞;蒼山與洱海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醉人圖景;穿越普者黑濕地,一首《坡芽歌書》清脆婉轉……
提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雲南宣示不僅要成為康養勝地,更要成為高端人才聚集地,成為“追夢人”的“第二故鄉”。
風景這邊獨好
湖光山色、岩溶奇觀、熱帶雨林、雪山冰川……因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雲南被譽為“植物王國”“動物王國”;25個少數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七彩雲南,旅遊天堂”聞名遐邇。
這裡氣候宜人。每年冬春季節,一群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紅嘴鷗,也要在“春城”昆明待上小半年。
“前段時間小孩在家生病咳嗽不停,到雲南後好多了。”來自成都的遊客李紫軒對雲南的清新空氣讚不絕口。雲南省生態環境廳近日發佈消息,2018年,雲南省地級以上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8.9%,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位。
九大高原湖泊有如璀璨“明珠”,鑲嵌在雲嶺大地。滇池、洱海的水質曾一度惡化,但經過治理和保護,2018年滇池全湖水質達到Ⅳ類,為30餘年來最好;洱海水質有7個月達到Ⅱ類。
少數民族文化也成為雲南“瑰寶”,多年來吸引無數國內外遊人。加拿大遊客拉普安特在遊覽大理巍山古城、雲龍縣諾鄧村後感慨:“沒想到中國把這麼多古村、古城保護和修復得如此完好,雲南少數民族文化充滿魅力!”
順應遊客的美好期待
“以前坐汽車,從昆明到普者黑至少要5個小時,現在高鐵通了,只要1小時15分鐘!”文山州丘北縣常務副縣長袁生能說,從昆明到普者黑旅遊,“朝發夕至一日還”已變成現實。
2016年底,雲南邁入高鐵時代。2018年,昆明至大理、麗江、蒙自的動車相繼開通。“昆明到大理、麗江的動車開通後,客流量出現井噴式增長。”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衛東說。
近年來,雲南加快旅遊交通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了航空、鐵路、公路立體化、網格化旅遊交通服務網路。
門票降價,讓遊客得到了實惠。自2018年國慶起,雲南石林、玉龍雪山等99個景區實施降價,門票平均降價幅度達33.2%,普者黑等6家景區免收門票。
旅遊行業掀起一場“廁所革命”。2015年至2017年,雲南新建和改造旅遊廁所2045座,遊客滿意度明顯提高。“以前這是旱廁,氣味難聞,蒼蠅亂飛,改造成智慧廁所後,遊客上廁所前可在顯示屏上查看蹲位佔用情況。”麗江古城一市民說。
一批特色小鎮和康養小鎮逐步建成。在紅河州彌勒市,可邑小鎮等4個風格迥異的特色小鎮已投資31.29億元。紅河州副州長鞠雲昆說:“可邑小鎮以民族文化為核心,主打彝族風情;東風韻小鎮以原創文化藝術為主線,融‘文化藝術、文旅度假、健康生活’為一爐;紅河水鄉小鎮以國際汽車運動和商貿會展為主題,集運動、時尚、會展、商貿為一體……”
坐落在玉龍雪山腳下的東巴谷康養小鎮,依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納西族民族傳統文化,構建出集康養和旅遊為一體的度假景區,汽車營地、餐飲美食、健康養生酒店等一應俱全。
世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十多年前,大理的雙廊還只是一個寂靜的小漁村。但得益於蒼山洱海的鐘靈毓秀,近年來有不少遊客選擇在此安家,四川人駱曉蓮便是其中之一。
駱曉蓮曾是一名設計師,8年前,為尋找創作靈感,她索性賣掉了北京的房子,到雙廊開起了客棧。
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建水縣,隨著紫陶產業的興起,文旅融合發展讓建水的遊客大增,成為眾多投資者的福地。“我們投資300多萬元開了這個青年旅舍,雖只有1年時間,但遊客日漸增多。”傾城國際青年旅社老闆姜盈文說。
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數據顯示,2018年雲南預計接待國內旅遊者6.64億人次,同比增長17%;預計實現旅遊總收入8450億元,同比增長22%。
經過多年努力,雲南旅遊業實現了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成為蜚聲海內外的知名旅遊品牌和旅遊目的地。
當前,雲南正加快推進智慧旅遊和全域旅遊,持續提升旅遊品質,深化文旅融合,努力成為世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以前的經濟發展是人跟著產業走,如今越來越變成產業發展跟著人才走。”雲南省政府主要領導認為,雲南的長遠優勢,在於依託優美的環境向高端人才聚集地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