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玩冰賞雪樂冬遊

2019-01-29 10:4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開欄的話 春節臨近,又到了公司放假、股市休息期,大多數行業開啟“休養生息”模式。不過,有些行業不僅“不打烊”,還逆勢而上火爆異常,相關產品供不應求,服務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本版從今日起開設“春節來了,這些行業有點火”專欄,帶您探訪春節期間的那些熱門行業,看看誰站在了春節市場的風口浪尖,這些行業又會發生哪些新變化。首期探訪旅遊市場——

  一直以來,因為天氣寒冷、春節回家團圓等因素,冬季成了很多戶外項目的旅遊淡季。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休閒觀念的轉變,很多人漸漸把集體“貓冬”變成舉家出遊,原本被視作淡季的冬日旅遊市場日漸升溫。隨著豬年春節的臨近,讓我們看看,嚴冬中的冰雪旅遊有哪些新玩法

  “從2018年11月初開始,諮詢預訂冰雪旅遊線路的遊客明顯增多了,高峰比過去提前了20多天。”6人遊旅行網國內業務負責人程學軍從增長的業務量上感受到了消費者對於冰雪旅遊的熱情。

  正如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所說,在供需雙方的共同推動下,我國冰雪旅遊正迎來難得的黃金髮展期,冰雪產業邁入了大有可為的發展新階段。

  “冰雪”消費持續升溫

  說起消費者對冰雪旅遊的熱情,眾信旅遊銷售人員楊帥也有類似的感覺,“冰雪旅遊線路前幾年就有,這兩年明顯更火,諮詢去東北三省的人最多。”途牛旅遊網的監測數據也顯示,隨著各地冷空氣來襲,有關“冰雪”“滑雪”“賞雪”等關鍵詞的搜索量比此前增長了200%,冰雪旅遊產品的諮詢量、預訂量持續上升。

  程學軍介紹,隨著來自廣東、江浙滬等長江以南地區的冰雪旅遊訂單明顯增加,市場遷徙式旅遊的特點也逐漸顯現。

  途牛發佈的《2018—2019冬春季冰雪旅遊消費預測》表明,有較資深職場經驗、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80後”是冰雪旅遊的主力軍,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小嘗試體驗冰雪運動。

  中國旅遊研究院不久前發佈的《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18)》指出,冰雪旅遊已成老百姓主動追求的時尚生活方式之一。據測算,2017年至2018年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人數達到1.97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合3300億元,分別比2016年至2017年冰雪季增長16%和22%,我國冰雪旅遊進入爆髮式增長的黃金時代。

  楊帥分析,一直以來因為天氣冷、春節要回家團圓等因素,冬季算不上旅遊旺季,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很多人願意把假期集體“貓冬”變成舉家出遊。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冰雪旅遊市場的火熱離不開國家層面的倡導和支援,這讓冷資源開始成為熱經濟。

  的確,梳理近年來相繼發佈的《“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滑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0年)》《關於做好冬季旅遊產品供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無不為冰雪旅遊的發展加油鼓勁。

  “冷”資源成就投資熱

  冰雪旅遊市場的另一端,供給方的熱情也空前高漲:這邊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宣佈開幕,那邊北京推出千人滑雪體驗活動,呼和浩特也在上演國際冰雪燈會嘉年華……楊帥介紹,“東三省冰雪線路最成熟,新鮮面孔寧夏、新疆線路首次嘗試在春節期間推出新產品,主打冰雪遊和過大年、賞民俗活動。”

  市場競爭激烈的背後,是不少先行者已經嘗到了“冰雪經濟”的甜頭。比如,有數據顯示,2017年11月份至2018年3月份冰雪季,吉林共接待遊客7263.89萬人次,同比增長17.18%;實現旅遊收入1421.81億元,同比增長22.57%。

  北京小夥李晨是一名滑雪教練,已經紮根河北張家口崇禮3個雪季。“到這裡看雪玩雪的遊客越來越多,帶動了雪場及周邊吃住行配套設施升級完善。”李晨看中其中的商機,他本人也加入了投資餐飲行業的隊伍。

  冰雪旅遊正在帶來一輪投資熱潮。《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至2018年是我國冰雪旅遊項目的立項高峰期和建設啟動期,預計2020年至2022年冰雪旅遊項目將進入大規模營業期。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2018年我國冰雪旅遊項目投資規模達到5400億元。

  冰雪旅遊投資涉及冰雪旅遊產品和基礎設施兩類,產品包括冰雪商貿綜合體、冰雪景區、滑雪旅遊度假區、相關文旅產品、冰雪裝備等。圍繞這些,我國的冰雪產業體系日趨豐富完善。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國家和地方正在加大機場、道路等領域的投資,以提升熱門冰雪目的地的可進入性。

  因此,冰雪旅遊日漸成為冰雪產業發展、改善旅遊目的地基礎設施、增加就業和百姓收入的重要引擎。

  高歌猛進也需冷靜

  雖然,冰雪旅遊現階段呈現出高歌猛進的態勢,但我國與瑞士、奧地利等冰雪產業的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冰雪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少。

  對現有的冰雪旅遊產品,很多遊客反映遊樂項目大同小異,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

  “很多地方和企業願意在規劃設計和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項目上投資,卻不願意在品質內涵等看不見的軟環境上花錢。”戴斌表示,旅遊者對特色美食、民俗、文藝等擁有強烈需求,同時體驗冰雪項目和民俗活動的遊客比例達到64%,“要面向大眾旅遊者的現實需求,充分發揮科技、文創和資本的力量,開發豐富多彩的冬季旅遊產品。”

  針對這方面,從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習俗入手,吉林查幹湖“冬捕”已經成了吉林冰雪產業的金字招牌,每年盛大的冬捕節都會吸引全國各地遊客前去看冬捕、品鮮魚、賞雪景、享冰趣。

  在程學軍看來,除了要提升冰雪旅遊的硬體設施,更需要升級服務和管理。當前,很多地方存在“一流資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的問題。

  途牛發佈的《2018—2019冬春季冰雪旅遊消費預測》表明,儘管冰雪旅遊產品本身已屬於較高消費類型,但在消費升級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更好的休閒體驗埋單。途牛2018年到2019年冬春季冰雪旅遊產品訂單數據顯示,國內長線每人平均冰雪旅遊消費超過3000元。

  “不差錢”的消費者們需要更好的服務體驗,才容易產生多次消費的黏性。因此,冰雪旅遊應當徹底告別“一錘子買賣”的思維,從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和人才培養上取得突破,或許更能在這場市場角逐中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