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9年1月CPI漲幅有所回落 專家:不必過於擔心通縮

2019-02-18 12:3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別把物價漲幅回落當通縮(銳財經)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2019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同比上漲1.7%,漲幅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至此,中國已連續兩個月物價漲幅回落。有人認為,這是出現通貨緊縮的前兆。對此,有關方面專家強調,不能簡單地把物價漲幅回落等同於通縮,2019年物價溫和上漲趨勢可預期,中國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保持運作在合理區間。

  CPI漲幅有所回落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9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7%、環比上漲0.5%,同比漲幅較上月回落0.2%。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9%,非食品價格上漲1.7%;消費品價格上漲1.3%,服務價格上漲2.4%。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0.1%,環比下降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0.2%,環比下降0.9%。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董雅秀分析,從環比看,CPI上漲0.5%,主要受到了節日因素影響。“受天氣寒冷和臨近春節等因素影響,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分別上漲9.1%、2.3%和2.0%;羊肉、牛肉和雞蛋價格分別上漲1.8%、1.7%和0.5%;部分地區生豬禁運解除,供應增加,豬肉價格下降1.0%。”董雅秀說,“由於寒假和春運期間出行需求增多,飛機票、旅行社收費和長途汽車票價格都分別上漲;春節前城市務工人員集中返鄉,部分服務價格上漲明顯;受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下降3.7%和4.0%。”

  從環比看,P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5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持平。“從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看,價格上漲的有11個,持平的有8個,下降的有21個,價格降幅收窄最大的是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6.1%,比上月收窄6.8個百分點。” 董雅秀分析。

  不必過於擔心通縮

  從2018年12月起,CPI漲幅已連續兩月回落。有人擔心,2019年中國將有可能出現通貨緊縮。對此,多位專家給出了相反的意見。

  有關專家指出,通縮有其特定含義。一般認為,通縮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物價普遍的持續的下跌;二是貨幣供應方面持續的收緊。同時出現這兩類狀況,才能說有了通貨緊縮的基礎。據此來看,雖然1月份CPI漲幅回落,但仍在上漲,而且從百姓的感受來看,可能漲幅還更高些。更進一步考察,從結構上來看,鮮果、蔬菜價格漲幅還不小,醫療、教育培訓等服務領域的價格上漲比較多。

  從PPI來看,1月份環比下降。針對2019年PPI變動的情況,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此前表示,從國際上來看,中國已經是進出口大國,特別是在生產資料方面,四季度以能源產品為主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比較多,都對我國的PPI有影響。“現在的宏觀經濟研究、物價的研究不能只看國內,還要看國際。”

  “一些媒體擔心的‘通貨緊縮’,從近10年來看,我國全局的通貨緊縮就沒有發生過,但個別年份有結構性的緊縮因素。從今年看,這個詞可以說很不得當。”寧吉喆說,“今年物價溫和上漲還是可以預期的。”

  物價溫和運作有基礎

  影響物價的因素有哪些?

  寧吉喆對此分析,決定CPI變化最關鍵的因素是供求關係的變動,包括工業消費品和農產品供求。“價格的背後是供求關係,我們深入地去分析供求關係,也就了解了中國價格的基本走勢。”寧吉喆說,“我們糧食產量穩定,有豐富的農產品供給。工業消費品供求平衡態勢總體穩定,很多工業消費品從總量上都是供大於求的,現在要更高標準要求品質上提質升級,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消費需要。”

  他進一步強調,當前國際環境具有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內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月度乃至季度一些指標可能會發生波動,這種波動有時是上漲、有時是下降,這都是正常的,不必過於擔心,關鍵是要看全年、看走向、看趨勢、看潮流。“2019年,我國經濟危中有機、穩中趨進,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運作處於合理區間,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多位專家分析認為,2019年物價溫和運作有基礎。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逆週期”的宏觀政策。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逆週期調節有很強的針對性,主要是對衝下行壓力,在結構上採取措施。今年以來,已經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減稅降費、鼓勵消費,以提振需求。另一方面,實施定向降準等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援,提高流動性。此外,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也有利於減少無效供給,增加民眾需要的商品和服務供給,這將有力地改善供求關係,為價格穩定提供支撐。

  孔德晨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