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署: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 為發展中國家城市提供可借鑒經驗
中國日報北京3月27日電(記者 辛聞)記者今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當地時間3月9日,在肯亞首都內羅畢舉行的環境“科學-政策-商業”論壇上,聯合國環境署(UN Environment)發佈了《北京二十年大氣污染治理歷程與展望》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由聯合國環境署主導,聘請國際和中國專家團隊歷時兩年完成。
報告指出,1998-2017年這20年間,北京市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分階段持續實施有力的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措施,全市的污染物排放強度逐年下降,空氣品質明顯改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較1998年分別下降了93%,38% 和55%。北京市在大氣環境品質改善方面所做的努力為全球其他城市,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聯合國環境署亞太辦主任德欽表示,聯合國環境署致力於促進世界各個國家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並在全球尋求最佳實踐案例。北京作為發展中國家一座極具代表性的大城市,在大氣環境品質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世界上沒有其他城市或者區域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好的成績,這其中有很多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做法。
作為報告的主要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在發佈會上系統介紹了北京市1998年以來大氣污染治理成效,特別是2013年北京實施“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以來,各項措施帶來的污染物減排效益和空氣品質改善情況。他指出,1998年北京市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北京煤煙型大氣污染特徵突出,大氣煤煙-機動車複合型、壓縮型污染特徵愈加顯著,各項主要污染物均超過國家標準。到2013年,一氧化碳(CO)、SO2、NO2和PM10年均濃度比1998年分別下降了58%、78%、24% 和42%, 其中 CO 和 SO2能夠穩定達到國家標準。
他指出,2013-2017年是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歷程中措施最系統、力度最大的5年。2017年,北京市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的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整個京津冀區域實現了PM2.5年均濃度較2013年降低25%的目標,其中,北京下降了35.6%。在諸多治理措施中,燃煤鍋爐治理、民用燃料清潔化、產業結構調整對大氣環境品質改善的貢獻最為顯著;這5年間,北京市的SO2、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PM2.5年排放量分別下降了83%、43%、42% 和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