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衝破“堵點”找“融點”

2019-03-28 16:3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合肥3月28日電 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衝破“堵點”找“融點”

  新華社記者徐海濤、姚玉潔、朱涵

  與上交所聯合設立“上證G60指數”,為長三角一體化和科創板兩大國家戰略找到“融合點”;打破行政區劃對經濟要素的“阻隔”,實現企業證照跨省“一網通辦”;改變產業雷同、低質競爭的“內鬥”,建立跨省分工協同創新的“產業聯盟”……

  上海松江,浙江嘉興、湖州、杭州、金華,江蘇蘇州,安徽宣城、蕪湖、合肥,三省一市九城市組建全國首個跨省實體化運作的一體化發展集群,探索制度、技術、基金、交通、平臺“五個對接”,謀求規則、產業、資金、設施、要素“五個互通”。

  全國首創“跨省一網通辦”

  日前,上海觀安資訊技術公司公共事業部總經理張衛綱來到上海市松江區行政服務中心,用了不到一分鐘時間,自助列印出一張由安徽省合肥市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

  “太方便了,再不用像過去那樣兩城奔波。”張衛綱說,因為業務需要在合肥成立新公司,按之前的政策必須去當地辦理,一般要耗費一兩個月時間。現在有了G60科創走廊九城市間的“一網通辦”政策,異地證照辦理非常便捷,全程只用了3天。

  與此同時,在400多公里之外的合肥高新區,合肥與星途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池天水也領到了浙江杭州頒發的營業執照。“以前想到外地註冊一個公司,交材料、核準名稱、領證件,一切順利也得跑三趟,現在真是節省了很多成本。”他說。

  去年6月,地處G60高速公路和滬蘇湖合高鐵通道兩大交通動脈沿線的長三角九城市,簽署了共建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協議。為了讓經濟要素在走廊內“流暢”起來,改革的第一槍就是打破行政區劃限制,以跨省營業執照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理為切入點,實現九城市首批30個事項“一網通辦”。

  跨省域“一窗收件、一網通辦、一次辦成”,這個全國首創是如何做到的?據了解,在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的背後,是九地政府打通無形的“斷頭路”,對接制度體系的結果。

  “各個城市辦證的要求和流程不同,我們九個城市相關部門多次對接協調、相互學習、打通標準,協作材料的受理、傳送、審核。”合肥高新區市場監管局註冊局局長吳文說。

  產業聯盟“抱團發展”取代無序競爭

  看到哪個新興產業有市場,就一哄而上、無序重復、惡性競爭、過度開發……長期以來,產業結構的同質化成為制約我國城市群協作發展的一大頑疾。

  為真正實現產業一體化佈局,G60聯席辦在對九城市產業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G60產業聯盟”的破題思路。

  目前,已在金華成立新材料產業聯盟,在蕪湖成立機器人產業聯盟。以機器人產業聯盟為例,已吸引九城市相關企業138家,涉及產業鏈上中下游。

  “我們的思路是發揮各城市的產業優勢,比如蕪湖的關節式機器人、杭州的移動式機器人、蘇州的機器人關鍵部件等,統籌產業鏈的融合與配套,減少重復佈局和無序競爭。”G60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于曉東介紹,以牽頭企業埃夫特公司為例,目前其關鍵零部件近一半由聯盟內企業提供,聯盟還促成其與十余家下游整合企業的合作。

  “所謂聯盟,就是讓產業逐漸實現統一的行業標準,實現資源的自由配置和流動。使這一類產業在區域內的活躍度提高,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形勢下抱團取暖,找到更多商機。”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商務組組長吳雅靜說。

  “G60助推長三角錯位競爭,協同發展。”上海市松江區副區長高奕奕說,“近年松江有一些利稅大戶轉移到長三角其他省市,我們對此是樂見其成,還送開工扶一程。”

  “深度破壁”釋放更多“G60紅利”

  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表示,G60科創走廊順應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大勢,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資源高效配置。

  在“G60紅利”推動下,區域經濟增長良好。上海市松江區去年生產總值實現2011年以來最高增幅,產業結構也得到優化。嘉興市市長毛宏芳表示,嘉興去年的財政收入、引進外資等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列,這與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密不可分。

  依託“思想破壁”,實現更深層次、更大範圍的“機制破壁”“要素破壁”。據了解,今年G60將有一系列促進更高品質一體化的新舉措出臺:

  ——推進長三角政務服務一體化先行先試,建設“一網通辦”2.0版,嘗試跨省身份互認、電子證照共用應用等。實現審批事項在九城市範圍內無差別辦理,進一步促進市場統一。

  ——進一步消除市場準入壁壘,探索建立存量工業用地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機制,為早日實現土地跨省交易提供意見,進一步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和複合利用水準。

  ——加快推進商合杭高鐵等項目建設,研究擴容改造合肥—蕪湖—宣城—湖州—蘇州—松江高速公路,推動G60高速公路改建提升。(參與採訪記者:陳剛、董雪、龔雯)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