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生態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土綠化行動的持續深入開展,年年都在全面而有力有效地推進生態建設工程事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日益深入人心,而且還轉化成為一個個生態建設成果,為億萬人民所共用。近些年以來,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抓住加強生態建設重大機遇,一批重大生態工程紛紛落地,生態紅利逐步顯現,生態建設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為全省的生態發展孕育新活力、積蓄新動能。守護綠水青山,繪就生態畫卷,正是該省的生動寫照。
4月15日出版的《吉林日報》,從“國土綠化行動深入開展”“三大主體功能區系統性生態修復全面展開”“林地清收還林取得階段性成果”“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實施森林品質提升工程”幾個方面,詳細報道了吉林省隨著生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東中西部三大主體功能區修復、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林地清收還林工程、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工程等一批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實施的情況。從事實和數據看,吉林省國土綠化行動呈現出向縱深推進,成效越來越顯著的健康趨勢。比如: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精心組織實施了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紮實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在生態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吉林省累計完成義務植樹8744萬株,建立完善義務植樹基地682個;城市縣城新增完善提高綠地面積3994公頃,綠化美化村屯3542個;新增和完善提高通道綠化總里程8637公里。各項城鄉綠化美化任務,均超額完成了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規劃目標。而在基本完成東部系統生態修復、中部農防林建設、西部生態屏障建設總體佈局,三大主體功能區系統性生態修復全面展開的基礎上,也注意加大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穩步推進生態建設的力度。從三大主體功能區系統性生態修復總體進展效果看,吉林省顯然是在克難求進。因為三大主體功能區系統性生態修復都是難度、硬度極大的工程,沒有一股子韌勁、沒有一種科學務實精神、沒有全民實幹作風,簡直就不可想像。
吉林省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生態建設,堅持敢於碰硬,堅持啃下硬骨頭,這種“鬼斧神工”的發力造利舉動,非常值得讚賞。數據顯示,西部濕地保護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目前全省已建立濕地保護區26個,全省濕地保護管理能力明顯提高,自然濕地保護率由5年前的35%增加到現在的43%,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借助“引察濟向”“引嫩入莫”等水利工程,為向海、莫莫格、牛心套保等濕地進行應急補水,有效地恢復了濕地,保護了丹頂鶴、白鶴棲息地的生態安全,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依賴濕地生存的613種濕地植物和297種濕地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目前,西部地區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4萬畝,西部濕地面積恢復到63萬公頃。
在全面實施《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東部山區重點生態工程的基礎上,吉林省謀劃啟動了改善東部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和城鄉形象的五大生態修復和綠化美化工程。人們高興地看到,進一步推進長白山環區綠化、裸露山體修復、森林小鎮和綠化美化示範村屯建設,努力改善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城鄉綠化美化水準,成效明顯。其工程實施以來,東部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共投資9420萬元,完成了長白山環區路修復110公里、森林小鎮54個、綠美村屯400個、裸露山體修復11.4萬平方米,對18個國有林業局局址進行了高標準綠化。東部地區完成森林撫育補貼任務232.5萬畝。
吉林省農田防護林是全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不僅給予高度重視,還切實抓緊抓好。重進展,更重效果。數據顯示,該工程實施以來,中西部完成農田防護林面積達到163.5萬畝。在防風固沙、保土保肥、減災增產、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發揮出了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並成為維護全省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今年年初,吉林省啟動了中西部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工程,計劃利用5年時間修復完善林帶113.5萬畝,使中西部農田林網體系更加完善、林齡結構日趨合理、林分品質有效提升、防護功能不斷增強、綜合效益更加顯著。這是該省的決心,也是該省的承諾。種糧大省的吉林,比任何時候都珍惜農田安全的防護,農田防護林的“建、管、用”凸顯吉林硬功夫,難能可貴。
一個個事實,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成果,一份份收穫,具體見證了吉林省開展國土綠化行動越來越深入,持續推進生態建設也越來越紮實。守護綠水青山,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落地有聲,無疑是吉林省用實幹奮進繪製出來的美麗畫卷。地肥糧豐景美,天藍地綠水清,吉林在國土綠化、生態建設的綠色大道上奔跑,必將跑出美麗的前景。美麗中國如何建設,怎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不可顛覆的綠色發展理念會告訴你,吉林省的態度、做法、成效和經驗也會告訴你。只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囑託,一年接著一年幹,誰都會有獲得感,關鍵在於幹出“綠色”。(中國吉林網特約專家評論員薛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