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N個理由

2019-05-08 10:03:00
來源:國是直通車
字號

  國是論壇丨堅定看好中國經濟的N個理由  

  韌性。

  今年以來,儘管面臨國際社會諸多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在重壓之下依然實現平穩開局,內生動力強勁,經濟韌性增強。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底盤穩、韌性足、實力強”。

  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1.3萬億元,同比增長6.4%,超過市場預期;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29.5%;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7%,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

  此外,一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增速明顯回落。政府用收入“減法”,不斷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製造業增值稅稅率和社保費率近期再度下調,企業盈利持續改善。

  自去年開始,中國開啟新一輪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市場活力不斷釋放,營商環境有效改善。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向好勢頭有望繼續夯實。

  與此同時,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也感到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報告中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至6.3%,中國成為唯一被上調今年增長預期的主要經濟體。

  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的專家均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強勁,有充分的理由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牛犁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

  中國經濟有韌性、有潛力

  第一,中國有廣闊的內需市場,而消費始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另外,中國就業基本穩定,居民收入不斷提高,這決定了中國消費市場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

  第二,近年來中國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新經濟、新業態展現良好發展勢頭,特別是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研投入不斷加大,這提高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以及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結構轉型的力度。

  第三,改革和開放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個重要動力,而中國在這兩個方面陸續推出政策利好,經濟增長動力由此不斷加強。

  趙晉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

  內外因素堅定發展信心

  第一,內需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最大來源。中國目前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隨著經濟水準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優化,中國消費市場的潛力還將繼續釋放。

  第二,“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將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前景廣闊,這有助於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並提升前景預期。

  第三,近年來中國加大改革開放和供給側改革的力度,企業營商環境明顯改善,盈利能力不斷提高,這也是對中國未來經濟前景十分有利的方面。

  第四,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企業抵禦風險和挑戰的能力不斷提升,這也是對中國經濟有信心的重要因素。

  張建平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三駕馬車”拉動中國經濟

  一,消費是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從消費規模看,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水準,消費規模持續擴大,今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另外,消費結構不斷改變,旅遊、教育、衛生健康等消費比重增加。

  二,投資仍有增長空間。今年中國財政赤字率有所提升。若適當擴大赤字水準,中國在鐵路、公路、基建方面的投入會帶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中國減稅降費進入實質性落實階段,民營經濟積極性得到激發,整體投資也將拉動經濟增長。

  三,外貿仍有很強競爭力。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製造業中心、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家,在全世界的競爭力依然很強。另外,“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勢頭良好,將拉動中國相關出口,進而對經濟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白景明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強勁的內生需求是重要因素

  從市場內生性角度看,中國內生需求旺盛,並且不斷出現新的需求增長點,這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宏觀制度方面,中國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取消多項行政審批,為企業發展帶來多項利好。

  此外,中國不斷進行改革和結構優化,大力推進減稅降費,市場活力和經濟效益都有取得良好發展,經濟實力和潛力進一步顯現。

  王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經濟仍存六大紅利

  第一,國內市場建設及鄉村振興戰略將釋放以消費升級為代表的新市場化紅利,這將解決中國需求側的市場獨立問題。

  第二,新技術的應用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將釋放新資訊化紅利,這將解決中國供給側的核心技術依賴問題。

  第三,都市圈、城市群及全新的區域協調發展新佈局,將釋放新城鎮化紅利。

  第四,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所推動的新舊動能轉換,將釋放後工業化時代轉型升級紅利。

  第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全面體制變革,將釋放競爭中性化、觀念國際化、數字化、法治化等新四化紅利。

  第六,“一帶一路”建設和制度型開放將釋放新全球化紅利。

  白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

  雙輪驅動的體制優勢明顯

  首先,中國具有經濟制度與政治體制方面的優勢。中國將社會主義優越性與市場經濟體制有效結合,促使經濟充滿韌性。在這種體制的保駕護航下,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船已避開很多暗礁。同時,中國還在不斷改革體制機制,使其更適應現實發展。

  另外,中國擁有較完整的產業鏈,對國際優質資源有強勁的吸引力。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中國經濟有繼續發展的底氣和動力。當危機解除,中國比其他經濟體更有機會快速發展。

  蘇劍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政策工具讓經濟有更多發展空間

  第一,貨幣政策方面,中國日前下調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為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帶來利好,未來還有進一步降準的空間。

  第二,財政政策方面,中國政府的債務水準並不高,財政政策還有進一步的發力空間。

  第三,中國改革開放的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與世界的聯繫會更加緊密,經貿合作夥伴會越來越多,這也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增長空間。

  萬喆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三方面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第一,從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驗以及經歷的週期性波動可以看出,中國能夠發展到現在的體量,經濟韌性是非常強的,基本面比較好。

  第二,中國發展經濟的歷史比發達國家要短,所以中國人能夠有比較深刻的共識——發展是第一要務。在這種共識下,全中國自上而下有努力發展經濟的決心和信心,這一點很重要。

  第三,現在全球的經濟都面臨很大的困境,其實都是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中國比較早提出供給側結構改革,持續推進減稅降費,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對外開放水準越來越高,這顯示出中國的整體發展方向是正確的。

  曹和平

  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經濟在穩定上升的慣性區間

  首先,中國就業持續增加。經濟增長與就業密切相關,近年來中國不斷發展的網際網路等新興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就業空間,就業得到有效保障,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援和穩定的社會環境。

  另外,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近年來中國主動調節經濟增長方式,換擋行駛,不同類型的市場經濟主體都得到良好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紅利不斷釋放,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都會在穩定上升的慣性區間。

  魏際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產業前景帶來經濟前景廣闊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中國製造業競爭力逐步提升。此外,服務業發展較快,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對GDP貢獻率越來越高,前景可期。

  另一方面,中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同時,產業規模還在繼續擴張,品質、效率、競爭力、創新力等不斷提高,這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運作提供了有效支撐。中國產業前景廣闊,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廣闊的增長空間。

  執筆丨馮玲玲

  採訪丨馮玲玲、孫秋霞、張文絞、楊佳欣、陳穎

[責任編輯:張曉靜]